B超一般能检查膀胱炎,是诊断膀胱炎的常用影像学手段之一。膀胱炎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尿液检查、B超检查、膀胱镜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CT检查等。
1、尿液检查尿液检查是诊断膀胱炎的基础方法,通过尿常规可发现白细胞、红细胞或细菌数量异常。尿培养能明确致病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为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部分患者需进行尿沉渣镜检或特殊染色以排除结核等特殊感染。
2、B超检查B超能清晰显示膀胱壁增厚、黏膜粗糙等炎症表现,可测量残余尿量评估排尿功能。对于膀胱结石、肿瘤等并发症有较高检出率,具有无创、可重复的优势。但早期轻度膀胱炎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膀胱镜检查膀胱镜能直接观察膀胱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灶等病变,必要时可进行活检明确病理类型。适用于反复发作、血尿明显或疑似肿瘤的患者,属于有创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4、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通过测定尿流率、膀胱压力等参数,评估是否存在排尿功能障碍。适用于合并尿频尿急症状但常规检查阴性的患者,可鉴别神经源性膀胱等特殊类型。
5、CT检查CT能清晰显示膀胱周围组织受累情况,对复杂性膀胱炎或合并脓肿、肿瘤等并发症有较高诊断价值。辐射剂量较高,通常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膀胱炎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时排尿勿憋尿。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可局部热敷缓解疼痛。注意会阴部清洁,选择棉质内裤并勤换洗。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定期复查尿常规直至完全康复。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
膀胱炎和前列腺炎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异常,用药需遵医嘱并注意药物选择与禁忌。
膀胱炎主要表现为排尿不适,如尿频、尿急、尿痛,严重时可出现血尿或下腹部疼痛。前列腺炎除排尿症状外,还可能伴随会阴部胀痛、腰骶部酸痛,急性发作时可有发热、寒战。两种疾病均可能由细菌感染引起,但前列腺炎还可能与非感染因素如久坐、饮酒等有关。用药时需区分病因,细菌性膀胱炎常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前列腺炎可选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前列舒通胶囊、阿奇霉素分散片等,但需注意药物过敏史及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
日常应避免憋尿、减少辛辣刺激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症状,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