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造瘘不一定是终身的,是否需要长期保留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肾功能恢复情况。
对于急性尿路梗阻或短期肾功能受损的患者,肾造瘘通常作为临时性治疗措施。当原发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如结石取出、感染消除或肿瘤切除后,尿路恢复通畅,肾功能逐渐改善,医生会评估拔除造瘘管的可能性。这类患者可能仅需保留造瘘管数周至数月,拔管后通过定期复查尿常规、超声等检查确认无复发即可。
部分慢性肾功能衰竭、无法解除的尿路梗阻或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保留肾造瘘。例如晚期肿瘤压迫输尿管、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或严重脊髓损伤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拔管后可能再次出现肾积水或感染。这类患者需每3-6个月更换造瘘管,日常注意保持造瘘口清洁干燥,观察尿液颜色和量的变化,出现发热、血尿或造瘘管脱落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无论临时还是长期肾造瘘,患者都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管道移位,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定期复查肾功能和影像学检查。合并高血压者需控制血压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术后1个月内避免盆浴和游泳,淋浴时可用防水敷料保护造瘘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