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包括剧烈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冷汗淋漓和意识障碍。大面积心肌梗死通常由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引起,属于心血管急症,需立即就医。
1、剧烈胸痛胸骨后或心前区出现压榨性疼痛是典型表现,疼痛常向左肩背部、下颌或左上肢放射。疼痛程度剧烈且持续不缓解,含服硝酸甘油效果有限。部分患者描述为濒死感,疼痛可能伴随烦躁不安。糖尿病或老年患者可能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
2、呼吸困难由于左心室功能急剧下降导致肺淤血,患者会出现呼吸急促、喘息等心源性呼吸困难。平卧位时症状加重,被迫采取端坐呼吸。听诊可闻及肺部湿啰音,严重者可出现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肺水肿表现。
3、恶心呕吐心肌缺血刺激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胃肠道症状,约半数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易与急性胃肠炎混淆,但多伴随其他心血管症状。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易出现此类表现,可能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
4、冷汗淋漓全身湿冷是休克前期的典型体征,由于心输出量骤降导致外周循环灌注不足。皮肤苍白湿冷伴四肢末梢发绀,血压进行性下降。患者常表现为极度虚弱、表情淡漠,提示病情危重需紧急处理。
5、意识障碍严重心肌梗死导致心源性休克或恶性心律失常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晕厥甚至猝死。室颤是常见致死原因,需立即电除颤。老年患者可能以突发意识丧失为首发症状,容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心肌梗死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任何体力活动。饮食选择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康复期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心脏康复训练,严格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及时就诊。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限酒,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冠心病患者服药后出现心肌梗死可能与药物副作用、用药不当或疾病进展有关。冠心病治疗药物主要有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1. 药物副作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血小板药物可能诱发消化道出血,导致血容量不足;阿托伐他汀钙片等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影响心肌供血。这些副作用可能间接增加心肌梗死风险。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肌酸激酶、肝功能等指标。
2. 用药不当硝酸甘油片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冠状动脉灌注不足;美托洛尔缓释片等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用易引发反跳性心绞痛。不规范用药会打破心肌氧供需平衡,诱发急性冠脉事件。患者应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3. 疾病进展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持续加重时,即使规范用药也可能发生斑块破裂。这种情况与药物无关,而是疾病自然进展结果。需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评估血管狭窄程度。
4. 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对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存在抵抗现象,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基因检测可发现CYP2C19慢代谢型等特殊情况,此时需更换替格瑞洛片等替代药物。
5. 药物相互作用华法林钠片与胺碘酮片联用可能增强抗凝效果,增加出血风险;地尔硫卓缓释胶囊与辛伐他汀片合用可能升高血药浓度。多种药物联用时应咨询医生调整方案。
冠心病患者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时应立即就医。日常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避免剧烈运动。药物调整必须由心血管专科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决定,不可自行增减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