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搭桥手术通常需要通过开胸或微创方式,使用患者自身血管在冠状动脉狭窄处建立新的血流通道。手术方式主要有传统体外循环下搭桥、非体外循环下搭桥、微创小切口搭桥等,具体需根据血管病变程度和患者身体状况决定。
传统体外循环下搭桥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通过胸骨正中切口暴露心脏,使用体外循环机暂时替代心脏功能,医生将取自腿部大隐静脉或胸廓内动脉的血管移植到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建立新的供血通路。非体外循环下搭桥则在不使用体外循环设备的情况下,借助心脏稳定器完成血管吻合,适用于部分单支或双支血管病变患者,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微创小切口搭桥通过肋间小切口或机器人辅助完成,创伤更小但技术要求较高,主要适用于前降支等特定血管病变。杂交手术结合介入治疗与外科搭桥,对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可减少手术风险。无论采用何种术式,术前均需完善冠状动脉造影评估,术后需在监护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心脏搭桥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逐步恢复日常活动量但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应控制盐分和脂肪摄入,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和心电图。戒烟限酒并控制血压血糖,按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出现胸痛或切口异常需立即就医。
心脏搭桥术前通常需要完成心电图、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血液检查、胸部X线等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心脏功能、血管病变程度及手术风险,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心电图是心脏搭桥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能够记录心脏电活动,帮助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心脏彩超通过超声波成像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心室壁运动、瓣膜功能及心输出量。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注入造影剂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位置与程度。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用于排除感染、贫血及评估全身状况。胸部X线可观察心脏大小、肺部情况及胸廓结构,排除肺部感染或积液等可能影响手术的因素。
术前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按医嘱调整降压药或抗凝药物使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控制盐分摄入,戒烟戒酒。保持情绪稳定,术前8小时开始禁食禁水。家属应协助患者准备必要生活用品,了解术后护理要点,术后需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呼吸训练和早期康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