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发病年龄及治疗方式不同。
1型糖尿病多由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常见于青少年,起病急骤,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主要与胰岛素抵抗伴相对分泌不足有关,多见于中老年,起病隐匿,早期可通过口服降糖药控制。1型患者通常体型偏瘦,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患者多超重,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1型糖尿病与遗传易感性相关,但环境触发因素尚不明确;2型糖尿病与肥胖、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1型需严格监测血糖并调整胰岛素剂量,2型可通过饮食运动干预延缓进展。
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保持合理膳食结构及规律运动。
2型糖尿病可通过定期血糖检测、观察典型症状、评估高危因素等方式早期发现。
定期血糖检测是发现2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能反映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反映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情况。观察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血糖异常。评估高危因素如超重、缺乏运动、家族史等,有助于识别潜在风险人群。2型糖尿病可能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口渴、乏力、视力模糊等症状。
建议保持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定期进行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控制血糖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