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的接种间隔通常为0-1-6个月,即首次接种后1个月接种第二针,6个月后接种第三针。接种频率主要受到接种者年龄、免疫状态、既往接种史、暴露风险、疫苗类型等因素影响。
1、接种者年龄新生儿需在出生24小时内完成首针接种,1月龄和6月龄各接种一针。成人未接种者按0-1-6程序补种,免疫功能正常者无需加强免疫。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按实际月龄重新计算接种时间。
2、免疫状态免疫功能低下者如HIV感染者、血液透析患者,需增加接种剂量或频次。接种后需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若低于10mIU/ml需补种1-3针。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者需重新全程接种。
3、既往接种史已完成基础免疫者一般无须常规加强接种。医务人员等高危人群可每5-10年检测抗体水平。意外暴露后若抗体阴性需立即接种并注射免疫球蛋白。
4、暴露风险经常接触血液的医务人员建议每5年检测抗体。乙肝患者配偶或家人需确保全程接种。前往高流行区前应确认抗体阳性,阴性者需补种。
5、疫苗类型重组酵母疫苗采用20μg标准剂量,CHO细胞疫苗可用10-20μg剂量。60μg高剂量疫苗适用于无应答成人。不同工艺疫苗可交替接种,不影响免疫效果。
接种后需观察30分钟以防过敏反应,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疼痛。哺乳期妇女接种安全有效,妊娠期妇女需评估风险收益比。日常需避免共用剃须刀等物品,伤口接触血液后立即清洗消毒。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抗体水平,高危职业暴露后72小时内应启动暴露后预防。
眼屎多一般可以打预防针,但需排除急性结膜炎等感染性疾病。眼屎增多可能与用眼疲劳、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若仅轻微分泌物且无红肿热痛等症状,通常不影响疫苗接种。
多数情况下眼屎增多属于生理性现象,如晨起时分泌物干燥结痂、长时间用眼导致睑板腺分泌旺盛等。这类情况与疫苗免疫应答无直接关联,接种后不会加重眼部症状或影响疫苗效果。日常可用温水清洁眼周,避免揉眼刺激,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减少分泌物生成。
少数情况需暂缓接种,如伴随眼睑红肿、脓性分泌物、畏光流泪等急性结膜炎表现,或存在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此时接种可能加重炎症反应或干扰疫苗效果,建议先治疗眼部疾病,待症状消退后再补种疫苗。过敏性结膜炎发作期间也需评估过敏严重程度,必要时推迟接种。
接种前家长应主动告知医生孩子眼部状况,由专业人员判断是否符合接种条件。日常注意区分眼屎性质,黄色脓性分泌物需及时就医排查细菌感染,白色粘液分泌物可能与过敏有关。疫苗接种后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游泳或接触污染物,出现异常分泌物增多或结膜充血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