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咬破后形成溃疡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药物促进愈合、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刺激因素、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口腔溃疡通常由机械损伤、维生素缺乏、免疫力下降、感染因素、系统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3-4次,可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漱口水刺激创面。刷牙时选择软毛牙刷,避开溃疡部位轻柔清洁。餐后及时漱口清除食物残渣,防止继发感染。
2、使用药物促进愈合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黏膜修复,或贴敷醋酸地塞米松口腔贴片减轻炎症。疼痛明显时可局部涂抹利多卡因凝胶缓解症状。禁用未经消毒的偏方涂抹创面。
3、调整饮食结构暂时避免食用柑橘类水果、辛辣食物等刺激性食物。选择温凉的流质或软食如牛奶、蒸蛋、米粥等。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瘦肉、全谷物,有助于黏膜修复。每日饮水保持口腔湿润。
4、避免刺激因素纠正咬唇、咬颊等不良习惯,避免再次机械损伤。暂停使用硬质牙刷或牙签等尖锐物品。吸烟者需暂时戒烟,减少烟草对创面的化学刺激。夜间磨牙患者可咨询医生佩戴咬合垫。
5、及时就医若溃疡直径超过5毫米、持续2周未愈或伴有发热等症状,需就诊排查白塞病、克罗恩病等系统性疾病。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可能需进行免疫功能检测。医生会根据情况开具免疫调节剂或进行局部激光治疗。
日常应注意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以提高免疫力。可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B片和维生素C片,但不可过量服用。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溃疡愈合。若溃疡反复发作,建议记录发作频率和诱因,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恢复期间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防止交叉感染。
牙齿咬东西疼可能由龋齿、牙隐裂、牙周炎、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牙、根管治疗、牙周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1、龋齿龋齿是牙齿硬组织被细菌腐蚀形成的缺损,咬合时食物压迫暴露的牙本质或牙髓会引起疼痛。早期表现为进食冷热酸甜敏感,随龋洞加深可能出现自发性疼痛。需通过去腐后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严重者需根管治疗。日常需减少糖分摄入并使用含氟牙膏。
2、牙隐裂牙齿表面微小裂纹在咬硬物时可能导致牙体折裂,表现为定点咬合痛。裂纹较浅时可使用流动树脂粘接修复,若已累及牙髓需进行根管治疗并安装全瓷冠保护。避免用患牙啃咬坚果、冰块等坚硬食物,夜间磨牙者需佩戴颌垫。
3、牙周炎牙周组织炎症导致牙齿支持力下降,咬合时出现钝痛或松动感。伴随牙龈出血、口臭等症状。需进行龈下刮治清除菌斑结石,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用药。中重度病例可能需翻瓣手术,日常使用牙线及冲牙器维护口腔卫生。
4、牙髓炎龋坏或外伤导致牙髓感染,表现为放射性剧痛且夜间加重,冷热刺激诱发疼痛。急性期需开髓减压,后期行根管治疗清除坏死组织,常用氢氧化钙糊剂消毒根管。治疗期间避免用患侧咀嚼,可临时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
5、根尖周炎牙髓炎症扩散至根尖区形成脓肿,咬合时出现明显叩痛。X线片显示根尖阴影,可能伴牙龈瘘管。需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和甲硝唑片控制感染后完成根管治疗,顽固性病变需行根尖切除术。治疗期间忌辛辣食物,保持患牙休息。
出现咬合疼痛应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建议24小时内就诊口腔内科。日常使用软毛牙刷巴士法刷牙,每年进行洁牙和口腔检查。对于牙体缺损较大的患牙,治疗后建议安装牙冠保护。孕妇、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出现牙痛需优先控制全身疾病后再处理牙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