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36周需检查的项目主要有胎心监护、B超检查、血常规、尿常规、骨盆测量。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胎儿发育状况、孕妇身体指标及分娩准备情况。
1、胎心监护胎心监护通过监测胎儿心率和胎动变化,评估胎儿宫内安危。孕36周后建议每周进行一次,若发现胎心率异常或胎动减少,可能提示胎儿缺氧,需结合B超进一步检查。监护时孕妇需保持左侧卧位,避免空腹或饱腹状态影响结果准确性。
2、B超检查B超可观察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生长参数,评估羊水量及胎盘成熟度。孕36周需重点排除胎儿生长受限、脐带绕颈等情况。若发现胎盘钙化或羊水过少,可能需提前终止妊娠。三维彩超还能辅助判断胎位是否适合顺产。
3、血常规血常规主要检测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孕晚期孕妇血容量增加,易出现生理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10克每升需补铁治疗。血小板减少可能增加产后出血风险,需提前备血。白细胞异常升高可能提示感染,需完善C反应蛋白检查。
4、尿常规尿常规筛查尿蛋白、尿糖及泌尿系统感染。孕36周出现尿蛋白阳性需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伴随水肿或血压升高时需住院治疗。尿糖阳性可能为妊娠期糖尿病未控制,需复查血糖。尿白细胞增多提示尿路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等安全抗生素。
5、骨盆测量通过临床测量和影像学评估骨盆入口、中骨盆及出口径线,判断是否具备阴道分娩条件。骨盆狭窄或胎儿过大可能需剖宫产。测量时需评估骶骨岬突出度、坐骨棘间径等指标,结合胎儿体重综合评估分娩方式。
孕36周后建议每周产检,日常注意记录胎动次数,每天早中晚各数1小时,正常胎动为每小时3-5次。饮食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等,避免高盐高糖食物。出现规律宫缩、破水或阴道流血等临产征兆时,应立即携带产检资料就医。保持适度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内分泌化验项目主要有甲状腺功能检查、性激素六项、血糖相关检查、肾上腺激素检测、生长激素测定等。内分泌系统涉及多种激素分泌异常,需根据具体症状选择针对性检查项目。
1、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等指标,主要用于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表现为心悸、体重异常变化、怕热或畏寒等症状。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影响结果准确性。若发现异常可进一步进行甲状腺超声或抗体检测。
2、性激素六项性激素六项包含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睾酮和泌乳素检测,适用于月经紊乱、不孕不育、多毛症等生殖内分泌问题。女性检查需避开月经周期特定时段,部分项目需空腹采血。结果异常可能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疾病,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3、血糖相关检查血糖相关检查涵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用于糖尿病筛查和胰岛素抵抗评估。检查前3天需保持正常饮食,避免刻意节食。血糖异常可能伴随多饮多尿、体重下降或皮肤感染难愈等症状,长期控制不佳可能引发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4、肾上腺激素检测肾上腺激素检测包括皮质醇、醛固酮、肾上腺素等指标,适用于高血压、低血钾、向心性肥胖等疑似库欣综合征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情况。部分项目需进行动态试验如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采血时间严格限定在早晨8点前后。异常结果可能提示肾上腺肿瘤或增生性疾病。
5、生长激素测定生长激素测定主要用于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或成人肢端肥大症筛查,常结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检测提高准确性。检查前需禁食10小时,部分医院要求进行运动激发试验。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可能导致巨人症或侏儒症,确诊后需进行垂体MRI检查明确病因。
进行内分泌化验前应避免熬夜、饮酒和剧烈运动,部分项目需提前停药或特殊准备。检查后建议保留完整报告供复诊对比,异常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由专科医生解读。日常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内分泌系统稳定,出现持续消瘦、口渴、乏力等典型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