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主要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白细胞参与免疫防御,血小板有助于止血。
血浆约占血液体积的55%,含有水、蛋白质、电解质等物质,主要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含有血红蛋白,能够与氧气结合并将其输送到全身各组织。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类型,能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保护机体免受感染。血小板体积较小,在血管受损时能聚集形成血栓,防止血液流失。
保持血液健康需要注意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久坐不动。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血液相关异常,如有头晕、乏力、异常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血液透析前需要做好心理准备、身体准备和物品准备,主要包括了解透析流程、控制饮食饮水量、准备透析用品等。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常用方法,透析前需要提前了解透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减轻对治疗的恐惧感。透析前一天需要测量体重并记录,方便医生调整脱水量。透析前4小时内需要控制饮水量,避免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透析当天需要穿着宽松衣物,方便穿刺操作。透析前需要准备止血带、消毒用品、穿刺针等医疗耗材,部分医院会提供这些物品。透析前需要测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评估是否适合进行透析。透析前需要排空膀胱,避免透析过程中出现尿意。透析前需要清洁穿刺部位皮肤,降低感染风险。
血液透析前需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透析前一天避免高钾高磷食物,防止电解质紊乱。透析当天早餐建议选择低蛋白低盐食物,避免油腻难消化食品。透析前需要确保血管通路通畅,动静脉内瘘患者需要做好内瘘护理。长期透析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血常规、肾功能等指标。透析前需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影响治疗效果。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低血压、肌肉痉挛等不适症状,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透析结束后需要按压穿刺点15分钟以上,防止出血和血肿形成。
血液透析患者平时需要注意控制水分摄入,每日体重增长不超过1公斤。饮食上需要保证足够热量摄入,同时限制蛋白质、钾、磷、钠的摄入量。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但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变化,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预防感染发生。严格遵医嘱用药,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提高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