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患者需根据病因遵医嘱选择静脉输液药物,常用药物主要有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止血药物、抗生素、补液制剂等。胃出血可能由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胃镜明确诊断后针对性治疗。
1、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促进黏膜修复,适用于消化性溃疡或应激性溃疡导致的出血。这类药物能有效提升胃内pH值,为血小板聚集创造环境,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影响钙吸收。
2、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可作为替代选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少胃酸分泌,适用于轻度出血或对质子泵抑制剂不耐受者。该类药物起效较质子泵抑制剂慢,但价格相对较低。
3、止血药物氨甲环酸、酚磺乙胺等止血药物适用于活动性出血患者,能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或促进血小板聚集。严重出血时可联合使用血管收缩剂如生长抑素类似物,但需监测心血管不良反应。
4、抗生素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时需联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根除治疗。对于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细菌感染风险,常用头孢三代类药物。
5、补液制剂失血量较大时需补充复方氯化钠、羟乙基淀粉等扩容剂维持循环稳定,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悬液纠正贫血。补液治疗需根据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调整速度和量,避免容量负荷过重。
胃出血患者治疗期间应绝对禁食1-3天,出血控制后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选择米汤、藕粉等无渣食物。恢复期须避免辛辣刺激、过热过硬食物,戒烟戒酒,规律服用黏膜保护剂。日常需监测大便颜色及血压变化,若出现呕血、黑便加重或晕厥需立即返院。合并肝硬化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糖尿病患者输液时需注意葡萄糖用量控制。所有静脉用药均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