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衰竭通常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可有效控制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心脏衰竭是心脏泵血功能受损的慢性综合征,需根据病因及分型制定个性化方案。
多数心脏衰竭患者通过药物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可维持较稳定状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能减轻心脏负荷,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可改善心肌重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片有助于减少水钠潴留。同时需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3克,监测体重变化,避免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部分缺血性心肌病导致的心衰,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后心功能可能部分恢复。
少数终末期心衰患者需考虑心脏移植或左心室辅助装置等终极治疗手段。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大面积心肌梗死等引起的急性心衰若及时救治可能存在逆转机会。某些可逆性病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纠正后,心功能可显著改善甚至恢复正常。
心脏衰竭患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和NT-proBNP检测,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或骑自行车,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出现呼吸困难加重、下肢水肿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时需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长期规范管理可使多数患者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