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镜检查前需完成肠道清洁、饮食调整、药物管理和心理准备等步骤。主要有禁食8-12小时、服用清肠药物、停用抗凝药物、签署知情同意书、穿着宽松衣物五项核心准备。
1、禁食8-12小时检查前8-12小时需严格禁食固体食物,胃镜检查前4小时禁水。空腹状态能减少胃内容物干扰视野,避免检查过程中呕吐导致误吸。糖尿病患者需提前调整降糖药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若仅进行结肠镜检查,可提前1天开始低渣饮食。
2、服用清肠药物结肠镜检查前需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清肠剂,通常在检查前4-6小时服用2000-3000毫升溶液。服药后出现水样便直至排泄物呈清水样方为合格。清肠不彻底可能导致息肉漏诊,老年患者需注意预防脱水,可适当减慢服药速度。
3、停用抗凝药物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者,需提前5-7天在医生指导下暂停用药。但高血压患者降压药应照常服用。停药期间需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必要时改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过渡。
4、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前需详细了解麻醉风险、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概率,确认无严重心肺疾病后签署同意书。无痛胃肠镜需麻醉评估,告知过敏史。60岁以上患者建议完善心电图检查,有冠心病史者需备好硝酸甘油片。
5、穿着宽松衣物检查当日应穿宽松开襟上衣,避免连体衣、紧身裤等复杂服饰。女性避开月经期,携带既往检查报告供医生参考。结肠镜检查前需准备成人护理垫,检查后2小时内禁食,待咽喉麻醉消退后再进食温凉流质。
检查前3天开始低纤维饮食,避免食用火龙果、猕猴桃等带籽水果。清肠过程中可涂抹凡士林软膏预防肛周刺激。检查后24小时内禁止驾驶或高空作业,出现持续腹痛、呕血需立即就医。日常保持规律作息和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维持胃肠健康。
胃肠型食物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时可伴随发热、脱水或电解质紊乱。胃肠型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病毒或毒素污染食物引起,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
1、恶心呕吐进食污染食物后1-6小时内出现频繁恶心呕吐,呕吐物含未消化食物或胆汁。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或诺如病毒感染,可能伴随上腹绞痛。轻度呕吐可通过少量多次补液缓解,持续呕吐需就医排除肠梗阻。医生可能开具甲氧氯普胺片或多潘立酮片缓解症状,细菌感染时需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抗感染。
2、腹痛腹泻脐周或下腹部阵发性绞痛伴水样便,每日排便可达10次以上,沙门氏菌感染时粪便可能带黏液。弯曲杆菌感染常见发热伴血便。轻度腹泻可口服补液盐,细菌性腹泻需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必要时使用诺氟沙星胶囊。出现持续腹痛或血便需急诊排除阑尾炎等急腹症。
3、发热乏力部分患者出现38℃左右低热,志贺氏菌或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可能引发高热寒战。毒素吸收可导致全身无力、头晕,严重时出现嗜睡。体温超过38.5℃可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细菌感染需用阿奇霉素分散片。儿童出现抽搐或意识改变需立即送医。
4、脱水征象频繁吐泻导致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婴幼儿可见囟门凹陷。重度脱水会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轻度脱水每公斤体重补充50毫升口服补液盐,中重度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老年患者脱水易诱发肾功能损害,需密切监测尿量。
5、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表现为肌无力、腹胀或心律失常,低钠血症可能引发嗜睡或抽搐。长期腹泻可能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医生会通过血生化检查评估电解质水平,轻度失衡可用口服补液盐纠正,严重低钾需静脉补钾。糖尿病患者食物中毒易诱发酮症酸中毒,需监测血糖变化。
发生胃肠型食物中毒后应暂停进食8-12小时,症状缓解后从米汤、稀粥等流质饮食逐渐过渡。避免食用乳制品、高脂及高纤维食物加重胃肠负担。烹饪时注意生熟分开,海鲜肉类彻底加热,隔夜菜需冷藏且食用前充分复热。出现持续48小时以上腹泻、呕血、意识障碍或孕妇儿童症状加重时,须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恢复期可补充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但免疫缺陷患者使用前需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