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主要表现为便血、肛门疼痛、肛门瘙痒、肛门脱出物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温水坐浴、药物治疗、硬化剂注射、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痔疮通常由长期便秘、久坐久站、妊娠、腹压增高、肛垫下移等因素引起。
1. 便血便血是痔疮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排便时滴血或喷血,血液颜色鲜红,附着在大便表面或便纸上。便血可能与痔核表面黏膜破损有关,通常无痛感。轻微便血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喝水、避免久坐等方式改善。若便血持续或量多,需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云南白药痔疮膏等药物。
2. 肛门疼痛肛门疼痛多由血栓性外痔或内痔嵌顿引起,表现为持续性胀痛或刺痛,排便时加重。疼痛可能与局部血栓形成、炎症反应有关。可通过温水坐浴缓解疼痛,水温控制在40度左右,每次15分钟。疼痛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栓、利多卡因乳膏等药物。
3. 肛门瘙痒肛门瘙痒多由痔核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引起,表现为肛周皮肤瘙痒、灼热感。瘙痒可能与局部潮湿、细菌感染有关。保持肛周清洁干燥,可每日用温水清洗肛门,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瘙痒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氧化锌软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炉甘石洗剂等药物。
4. 肛门脱出物肛门脱出物是指痔核从肛门脱出,轻者可自行回纳,重者需用手推回。脱出物可能与肛垫下移、括约肌松弛有关。避免久蹲久坐,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脱出频繁或无法回纳时,可考虑硬化剂注射治疗,如5%苯酚植物油注射液。
5.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痔疮,如反复出血、痔核脱出无法回纳、血栓形成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包括痔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超声多普勒痔动脉结扎术等。术后需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痔疮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天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保持肛周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酒。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痔疮虽然常见,但通过合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