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减肥误区有哪些?针灸减肥有什么要注意的?

发布于 2024-05-14 14:43

许多人都在寻求简单的快速的减肥方式,一般常见的减肥方法需要长期的坚持,很多人都难以坚持下去,减肥的效果不是很好,而利用传统中医中的针灸方法是可以减肥的,不过这种方法并不是适合每个人的,那么针灸减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1、针灸减肥原理

针灸减肥之所以能够行之有效是因为通过针灸可以调节肥胖症患者的肠胃功能,改变其机体新陈代谢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使之处于一个更健康的水平,从而达到减肥目的。尤其是对于身体已经全面发育成熟的20多岁~50岁以下的肥胖症患者。

但在针灸减肥治疗过程中,人们由于减肥心切,或者受各大医疗美容院的夸大宣传,容易陷入误区,要保持理性,真正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需要注意以下4个针灸减肥误区:

2、针灸减肥能一了百当

很多人造成肥胖的原因除了先天遗传因素外就是身体过于怠惰,缺乏运动,在心理上对于针灸治疗也容易产生一次针灸减肥便成再也不胖的幻想。事实上,针灸减肥主要是通过对身体进行调节,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当针灸减肥停止后,只能保证1~3年内患者的体重处于正常水平。调节好以后还是要看减肥者自己的保持状况,所以针灸减肥成功以后的患者仍需要注意饮食,防止再次出现肥胖的情况。

3、针灸减肥容易造成感染

针灸减肥要在体内扎着,会破皮,因此许多人会有针灸感染的担忧。实际情况是用来针灸的针都十分的细,还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会导致感染的创口,针灸留下的小伤口正常人的身体通过自身的修护能力能得到迅速恢复。

4、减肥效果每天立竿见影

针灸减肥主要在于减除人体脂肪,而不仅仅是减去体重。对于过度肥胖者来说,前期减除脂肪比较容易,所以会日日见效的情况。但对于体重超重没那么严重的减肥者来说,减肥每天都可以发现体重减少是不可能的。这一部分人针灸减肥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缓慢的,在针灸的同时配合上合理的作息健康的饮食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5、扎针越多越好

针灸减肥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减肥者应该听取医者的建议进行对症治疗,不能因为减肥心切而过多的扎针。因为对减肥帮助大的穴位十分有限,其他穴位扎多了也不起作用。

6、针灸人群禁忌

1、糖尿病人群: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比较高,一旦形成伤口,即便是小小的针灸针眼,也不容易愈合,如果不注意处理针口或者控制饮食,还有可能引起伤口、针口的感染,所以糖尿病人去不宜实施针灸;

2、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例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由于这些人群的凝血时间比较长,或者是难以凝血,导致针口容易流血不止,所以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也是不适宜实施针灸的;

3、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适宜针刺;

4、白血病人群不适宜针刺等。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腺性膀胱炎吃什么中药

回答: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慢性膀胱炎症,患者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在中医治疗方面,针对湿热下注、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能起到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效果。常用的中药包括...

Q
补牙边缘是黑色的

回答:补牙边缘发黑可能是许多人在口腔健康中遇到的一个小麻烦。这种现象可能由牙齿龋坏、充填材料脱落或其他因素引起。如果发现补牙边缘发黑,建议尽快去看牙医,以便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1...

Q
阴囊长疙瘩是什么原因

回答:阴囊长疙瘩可能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常见的包括毛囊炎、皮脂腺囊肿、附睾炎、精索静脉曲张以及阴囊湿疹。这些情况可能导致生殖器部位出现异常肿块,症状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为了确保正确的诊断和...

Q
3周岁小孩子最近眼睛里老是有水

回答:孩子眼睛老是有水,家长们可能会很担心,这种情况常见于泪道异常、炎症反应或者外部刺激。为了帮助宝宝尽快缓解症状,建议家长留意孩子的眼部表现,必要时尽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找到具体原...

Q
妊娠糖尿病,生完孩子多长时间血糖恢复正常

回答:妊娠糖尿病在生完孩子后,血糖恢复正常的时间因人而异。对于轻度妊娠糖尿病患者来说,通常在产后1到2个月内血糖会逐渐恢复正常。由于此时体内的激素水平下降,胎儿已经出生,血糖水平自然会有...

Q
自闭症孩子潜水训练

回答:自闭症孩子进行潜水训练是一个有趣且具有潜力的疗法,能够帮助缓解一些自闭症症状。为了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家长需要注意选择适宜的环境、正确引导孩子、进行注意力和语言训练等方面。通...

Q
神经性呕吐中药治疗方法

回答:神经性呕吐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障碍,常常与情绪波动、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中医治疗方法在缓解神经性呕吐方面显示出一定的效果,主要包括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安神定志丸、健脾丸以及...

Q
男性感染梅毒概率大吗

回答:男性感染梅毒的概率确实较高。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特别是在不洁的性生活中,梅毒的传播风险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