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阻运动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发布于 2025-07-06 14:28
发布于 2025-07-06 14:28
抗阻运动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体态和代谢功能,但过量训练可能引发肌肉损伤或关节压力。抗阻运动是通过对抗外部阻力如哑铃、弹力带或自重刺激肌肉生长的训练方式,适合多数健康人群科学开展。
抗阻运动通过重复刺激肌纤维微损伤后超量恢复的机制,显著提升肌肉体积和力量。规律进行深蹲、卧推等复合动作可提高基础代谢率,帮助维持骨密度,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积极作用。建议每周进行2-3次针对大肌群的训练,每组动作重复8-12次。
持续的抗阻训练能增加瘦体重比例,促进静息状态下的热量消耗。研究显示结合有氧运动时,对减少内脏脂肪效果更显著。但需注意单次训练时长不宜超过90分钟,避免皮质醇水平升高反而抑制脂肪分解。
针对特定运动项目的抗阻训练可优化神经肌肉协调性,例如篮球运动员通过弹跳训练增强爆发力。但专项训练需要专业教练指导,错误动作模式会降低训练效益并增加受伤风险。
大重量训练可能对膝关节、腰椎等部位产生剪切力,存在半月板磨损或椎间盘突出的隐患。建议初学者从自重训练开始,逐步增加负荷,并配合关节保护护具使用。
高频次高强度的抗阻运动会阻碍肌肉修复,导致皮质醇持续升高,出现力量下降、睡眠障碍等过度训练综合征。应保证至少48小时同一肌群休息时间,并监测晨起静息心率变化。
进行抗阻运动时需根据个体差异调整训练计划,建议新手在专业教练指导下建立正确动作模式。训练前后充分进行动态拉伸和静态拉伸,补充足量优质蛋白和碳水化合物。存在心血管疾病或关节旧伤者应咨询医生后制定适应性方案,避免使用爆发式动作或极限重量。结合有氧运动和柔韧性训练可形成更全面的体能提升计划。
上一篇 : 当前是第一篇
下一篇 : 运动结束后还在消耗脂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