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可能会是病毒抗原引起的
发布于 2012/01/25 09:54
发布于 2012/01/25 09:54
血小板减少可能会是病毒抗原引起的,这点很有可能就是引发血小板减少的因素。那么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还有什么呢?下面就让权威专家来为我们解说下,希望阅读完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
1、急性型ITP多发生在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恢复期,如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癌等都是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抗病毒抗体,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明显增高,故认为是病毒抗原引起的。发病机理可能是包括病毒抗原在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血小板fc受体或是病毒抗原产生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膜起交叉反应,损伤血小板,并被吞噬细胞所清除,这是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2、慢性ITP发病前常无前驱感染史,是由于血小板结构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80%~90%病历有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其中95%为PalgG,2/3为PalgG和PalgM,少数作用为PalgA和pac。
抗体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少数作用与Gbib复合物,使血小板寿命缩短和功能改变。
以上就是专家为您介绍的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果您还想知道什么注意事项的话,欢迎在线咨询专家,他们会给您满意的解释,谢谢您对本站的支持与信任。
上一篇 : 专家为大家讲解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下一篇 : 专家解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