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见的老年心肌缺血的特点介绍

发布于 2012/02/10 12:45

在老年人中心肌缺血的发病率是很高的,而且具有不同于其他心肌缺血患者的特点,在治疗老年心肌缺血时要特别注意。那常见的老年心肌缺血的特点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老年心肌缺血的特点。

一般,常见的老年心肌缺血的特点有:

(1)ST段低压程度相同而持续时间长、发作次数多:老年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低压程度与中青年人无明显差异,分别为1.8±0.6mm和1.7±0.6mm,但每次发作持续时间(10.3±8.4min)明显长于中青年人(7.5±6.1min),人均阵次也明显高于中青年人。这可能与老年人冠脉病变较重、痛阈值升高及心肌退行性变有关。随着ST段低压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及发作频率增加,心肌缺血检出率降低,而有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升高。这是常见的老年心肌缺血的特点。

(2)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多:也是常见的老年心肌缺血的特点。老年心肌缺血发作时,出现LownⅢ级以上的室性心律失常、房颤、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等严重心律失常显着高于中青年人(分别为52.4%和32.7%)。心肌缺血可诱发心律失常,较重的心律失常也可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约有半数患者的心律失常是心肌缺血所致。严重心律失常与猝死有关,心肌缺血I与急性心肌梗死有关,故心肌缺血伴严重心律失常者应积极治疗。

(3)发作的时间节律性有异同:一般认为心肌缺血在上午多发、午夜少发。老年人与中青年人一样,高发时间仍然在上午6~10时,可能与晨起后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和皮质激素升高血小板聚集增强及纤溶活性低下等因素有关。因为SMI发作前有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而且β阻滞药能降低这一时区心肌缺血发作频率,提示心肌耗氧增加在这一时间SMI发作起一定的作用。但夜间2~6时SMI发作频率,老年人(18.1%)明显高于中青年人(8.1%),这可能与老年人心功能差、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心室充盈压升高及左室扩张有关。因此,治疗老年心肌缺血时,应考虑到夜间的药物浓度。这同样属于老年心肌缺血的特点。

以上就是关于常见的老年心肌缺血的特点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旦患上老年心肌缺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