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到底该不该补蛋白?
发布于 2012/05/10 16:43
发布于 2012/05/10 16:43
慢性肾炎的临床特征之一就是患者尿中有蛋白流失,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若进行尿蛋白定量实验,可准确地测出患者每天从尿中失去蛋白的数量。
另一种饮食调理方法恰恰相反,可称之为“丢蛋白,忌蛋白”,即当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时,不但不能多吃高蛋白食物,而且还要反其道而行之,严格控制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量。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采用“丢蛋白,忌蛋白”的饮食调理方法,对于控制尿蛋白的流失有明显的效果,因此,这种饮食调理方法对于慢性肾病的临床治疗有积极意义。国内外相关动物实验报告表明:低蛋白饮食有助于减少实验动物尿蛋白的流失。
同样是蛋白从尿中流失,为什么采用补蛋白和忌蛋白的方法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呢?我们知道,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小球基底膜将人体代谢所产生的废物滤出而形成原尿,血液中的蛋白是大分子物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通过肾小球基底膜进入尿中的。慢性
肾炎时,肾小球基底膜上的间隙增大,通透性增加,才使大分子蛋白得以通过基底膜漏入尿中而形成蛋白尿。
慢性肾病患者的肾脏好比一把漏底了的水壶,用添水的方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添得多,漏得多。
上一篇 : 肾炎患者有哪些认识误区?
下一篇 : 肾小球肾炎的食疗药膳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