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三大危险因素
发布于 2012/05/11 14:14
发布于 2012/05/11 14:14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再障),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的征候群。
国际上,将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重、轻型,我国则相应的分为急性和慢性再障,目前较公认的与后天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药物及化学物质、电离辐射、病毒感染等。
药物及化学物质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但药物诱发再障的真正发病率暂时难以确定。药物与再障的关系报道最多的是氯霉素,其次是保泰松。
各种电离照射X射线、γ射线、放射性同位素进入细胞,将会影响有重要生物作用的大分子,破坏DNA和蛋白质,所有细胞都可能被电离辐射破坏。骨髓细胞中红细胞系最为敏感,其次是粒细胞,再次为巨核细胞系。
病毒感染各种类型的肝炎病毒,EB病毒,风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登革热病毒,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等,均有损害骨髓造血,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造血受抑的报道。
上一篇 : 什么才是主要的引诱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
下一篇 : 哪些药物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