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肾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发布于 2012/07/16 15:40

中医对肾癌的认识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后来的《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类证治裁》中都有相应的记载。中医称肾癌为“肾积”、“痰癖”、“溺血”、“积”等。

中医学对肾癌的认识历史悠久,《黄帝内经》首次记载本病的症状后,历代医家从不同的侧面对本病的认识和治法作了许多探索和补充,逐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辨治体系。

综合考量诸医家的论述发现,他们一致认为肾癌发病与肾、膀胱、脾、肝等脏腑密切相关。腰为肾之府,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肾主水,脾主水湿之运化。本病起因多由房劳太过、损伤肾气;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或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或年老体衰,

肾虚不足;或起居不慎,身形受寒,邪气自外乘之,以至水湿不化,脾肾两伤,湿毒内生,积于腰府。久而气滞血瘀,凝聚成积块。

肾癌见腰痛,少腹胁下按之有物,推之可移。湿毒化热,下注膀胱,灼伤经络、血热妄行,则可见溺血经久不愈。肾为真阴元阳所系,病之初期因溺血不止,而致肾阴虚损,久而阴损及阳,则可见面色恍白,四肢不温等肾阳虚衰之症。而后日渐食少消瘦,阴阳俱损,终属败证。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