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的特点

发布于 2012/08/15 15:27

一般来讲,活动性肝硬化具有以下6大特点:

①具有长期的感染过程;

②病毒多有变异或复制呈低水平,但病毒感染持续,转氨酶始终不正常;

③病毒复制水平可因感冒、劳累、情绪不稳、饮酒、乱吃补品、乱用中西药等诱因引起回升,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病变活动加重;

④炎症、坏死呈进行性;

⑤根据肝硬化速度或程度的不同,可表现为条索状、集结成小结节型或大结节型的影像学特点;

肝硬化活动持续者,其肝功能衰竭和癌变的发生率比无病毒复制的病人显着较高。

乙肝活动性肝硬化大小结节的形成则与病变轻重、病情发展速度密切相关。如乙肝病变不重,迁延多年,可发展为亚腺泡小结节肝硬化;如病变严重,进展迅速,出现多腺泡大块坏死后,大量纤维化和再生,就可能发展为大结节肝硬化原先只是小结节肝硬化者,如一旦发生病毒活动增剧,炎症加剧,发生融合性坏死,即可在小结节基础上发展为大结节肝硬化,影像学(B超、CT、磁共振)检查还可发现活动性混合结节型肝硬化。如病理检查,慢性乙肝的肝穿刺标本有“桥接坏死”,则标志肝硬化正在发生。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