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针治疗早期肝硬化

发布于 2012/10/11 11:30

黄先生是一名干部,1969年突发上消化道出血,经输血等治愈。1970年出现肝炎症状,诊断为迁延性肝炎。经用中西药治疗1年多,症状不减,肝功能化验越来越不好,面部及手背出现蜘蛛痣,肝脏未触及,诊断为早期肝硬化,经治无效,于是黄先生1972年7月14日就诊于中医。

症见:右胁疼痛,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形体消瘦面色晦暗,面部鼻子头有蜘蛛痣,手掌发红,严重失眠,腹胀迟消,大便溏软。肝功能化验:麝浊>6U,麝絮(++++)。转氨酶600U,澳抗弱阳性。舌质略红,舌苔厚实微黄、中有剥脱,脉滑数,左脉略有弦象。辨证为肝郁犯胃,中湿不化,心神不宁,治宜调肝和胃,佐以安神。

处方:柴胡12g、黄芩12g、炒川楝子9g、皂角刺6g、白蒺藜12g、茜草12g、草决明9g、焦四仙各9g、香谷芽9g、青陈皮9g、草豆蔻9g、珍珠母30g(先煎)。6剂。

二诊、三诊:诸症略有减轻,均以上方加减治疗。

8月11日四诊:右胸胁痛已有间断,食纳渐增,大便仍软,有头重腿沉之感。舌苔已化薄尚略黄,剥脱处已见新生之薄苔,脉同前。再守上方出入:柴胡12g、黄芩9g、白蒺藜12g、红花9g、刘寄奴9g、桃仁9g、当归6g、赤白芍各15g、川断15g、茜草9g、栀子6g、焦神曲12g、草豆蔻9g、芦荟末0.3g(装胶囊分2次随汤药服),6剂。

以后均以此方随证加减,1973年还加服“五芦散”2料(每料服约半月)。口腔有溃疡时,增加生石膏、连翘、元参等。腰腿痛时,增加独活、威灵仙、附片等。

服至1973年5月下旬,黄先生不但诸症消退,人已渐壮实,肝功能化验完全恢复正常。1974年1月试着工作半天。以后到几个医院多次检查肝功能均正常,于12月上班正常工作。随访10年,一直正常工作,未发作过肝胆病。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