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应从脾肾论治

发布于 2012/11/21 10:35

每两万人中,就有一个重症肌无力患者。这一陌生名词第一次走进大众视野是在王朔的《过把瘾》中,男主角因为全身肌肉无力而不得不“永失我爱”。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还认为这种神经内科的病是不治之症,甚至被称为“第二癌症”。直到1970年代,人们才认识到这是一种免疫功能障碍,由于激素的应用使死亡率降低。

目前,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剂,但很难根除疾病且常常复发。而中医药疗法是对西医治疗的有益补充,很多西医治疗无效的患者,求助于中医药改善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重肌无力症,中国内地称之为“重症肌无力”。这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可能伴随患者一生。

这种疾病具有缓解与复发的倾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女性比男性多,晚年发病者又以男多。临床表现为受累横纹肌易于疲劳,这种无力现象是可逆的,经过休息或给予抗胆碱酯酶药物即可恢复,但易于复发。

重症肌无力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眼睑下垂、视物重影、咀嚼吞咽困难、全身无力、面肌僵硬、说话鼻音、声音嘶哑呼吸困难、颈部无力等。根据受累肌肉范围和程度不同,一般分为眼肌型、延髓肌受累型及全身型,极少数暴发型起病迅速,在数天至数周内即可发生延髓肌无力和

呼吸困难,各型之间可以合并存在或相互转变。

根据重症肌无力的多种临床表现,该病属中医的“虚劳”范畴,应以“脾肾学说”为指导,培补脾肾为治则。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脾虚则水谷精微不达四末,肌肉失其濡养,故而四肢乏力。肾主精气,肾亏则精血不足,精血不能上注于目,则睑废视歧,出现眼睑下垂、视物重影。先、后天之本亏虚贯穿于重症肌无力的病程中,多因先天禀赋不足,由外感、内伤、劳倦或情志失调诱发,久病者多兼有脉络淤阻之候。

重症肌

无力归纳为脾虚气弱、脾肾气阴两虚、脾肾阳虚三个基本证型。重症肌无力发病除个别急进型外,初起往往以脾气不足为主,此时及时治疗则可逆转病势,如儿童眼肌型患者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常可能在短期内临床痊愈。但如果失治误治,出现复视或眼球固定,则治疗难度增加,需时较长。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累及吞咽及呼吸,甚至出现危象,则应用中药大补元气,脾肾双补,还需要中西医结合,用呼吸机抢救。

一些难治的免疫障碍所致肌肉病最终阶段往往损及肝肾,肝肾常是五脏传导的最后一关,补养肝肾往往同时进行,如重症肌无力危象就是肾气衰竭、元气式微的表现,此时往往需要肝肾同补。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