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防中风应关注颈动脉亚健康

发布于 2012/12/19 16:37

冬季来临,气温骤降,又到中风的高发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颈动脉狭窄直至闭塞,或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栓塞,被认为是造成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原因。临床研究发现,30%-50%的中风与颈总动脉分叉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有关。粥样硬化斑块造成颈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患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性也越高,狭窄程度小于70%的患者每年发生中风的危险性为2.1%,而狭窄程度超过70%时,患者每年发生中风的危险性可高达10%。

虽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早期并无临床症状,称之为“亚临床”或“亚健康”阶段,但此时已埋下了中风的“祸根”。随着硬化斑块增大导致动脉狭窄超过70%或是伴有颈动脉小栓子脱落时,就可能出现昏厥、一过性黑矇、肢体麻木,乏力甚或瘫痪。这些症状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医学上称之为小中风。约有1/3的缺血性中风发病前会有小中风发作。此阶段若不积极干预,严重的脑梗塞将会在短期内不期而至。

因此,在年龄超过50岁,有吸烟史和伴有

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脑缺血高危人群中推荐颈动脉超声、弓上MRA等进行筛查是降低中风发病率的重要措施。必要时还可以做脑血管造影检查。

如果筛查阳性,颈动脉狭窄超过70%,且硬化斑块表面凹凸不平、质地不均,或有溃疡、斑块内有出血,对于这类患者除了控制危险因素和药物治疗外,外科介入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很好的选择。切除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的颈动脉内膜,既可消除导致脑血管堵塞的栓子来源,同时又增加了脑血管血流,是治疗颈动脉狭窄防止脑梗塞的标准术式。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