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因

发布于 2013/01/17 15:3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之一,多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多于女,其发病部位以腰4~5之间最多,腰5骶1之间次之,腰3~4较为少见。

在人体内,相连两个之间有椎间盘联接,构成脊椎骨的负重关节,为脊柱活动的枢纽。每个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软骨板3个部分组成,有稳定脊柱,缓冲震荡等作用。正常椎间盘弹很大,可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不致破裂,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相关外力的作用(如挤压、牵引、扭转等),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化,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而失去弹性,继而使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或产生裂隙,这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之所以易发生于腰部,是由于腰椎间盘的负重量及活动度较胸椎大,腰4~5及腰5~骶1之间,是全身应力的中点,负重及活动度更大,故最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向椎管内的髓核或纤维环裂片,若未压迫神经根而只有后纵韧带刺激时,症状以腰痛为主;如果突破后纵韧带压迫神经根时,则以腿痛为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