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应对抗凝过量

发布于 2013/01/30 10:24

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血液易在瓣膜及四周凝固,造成血栓,为避免血栓形成,瓣膜置换术后常需进行一段时间甚至终身抗凝治疗,常用抗凝药物一般为华法林,因个体差异较大,当服药剂量过多时可出现抗凝过量,应积极进行治疗。

1、化验指标异常:当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20%或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大于3.0,应减少抗凝药的用量或停用抗凝药1~2天,并及时化验,根据化验结果,恢复和调整用药剂量。

2、轻微出血并发症:出现鼻、牙龈出血,皮下淤斑或出血性紫瘢,月经出血多等出血并发症应及时减少抗凝药用量,甚至暂停用药2~3日后再化验,尽快调整合适。

3、中重度出血并发症:当患者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尿血等严重并发症应及时停药并可注射维生素K1,帮助止血,待出血控制后重新恢复抗凝治疗。

Tips:为避免抗凝过量,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应每个月监测1次INR或凝血酶原时间(PT),连续2-3次测量稳定后,可改为3个月复查一次。服药期间INR值应保持在1.8-2.5,或PT值为正常人的1.5-2倍。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