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诊断之异常姿势

发布于 2015/12/04 10:47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脑瘫疾病的一种,据研究表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脑瘫发病的五分之一,占的比重还是很高的。所以对于这种疾病我们一定要弄清楚他的诊断方法,一旦确诊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才好及时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治疗,也好免受病痛的折磨。异常姿势是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一种临床表现,大家可以将其作为诊断的一种依据。

身体维持一定的姿势,是产生自主运动和正常运动的基础,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较早的表现为较多的异常姿势异常姿势必然产生异常运动,影响和控制了正常运动的发育。主要异常姿势有:

非对称性姿势:

由于锥体外系的损伤,常表现躯干的扭转,头不能保持正中位而扭向一侧,受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四肢常表现为一侧屈曲、一侧伸展,呈“拉弓射箭”或“茶壶状”姿势。非对称姿势常引起骨盆倾斜、脊柱侧弯,张力高时下肢硬性伸展交叉;张力低下时,下肢屈曲外展。

仰卧位呈过度伸展姿势:

仰卧位时,患儿脊柱与髋关节伸展,头背屈,头部与两肩非对称性后伸,侧卧位时头颈躯干过度后伸,呈角弓反张姿势。

俯卧位时呈屈曲模式:

紧张性迷路反射的影响,患儿不能抬头,脊柱与髋关节不能伸展,上肢不能支撑,这种俯卧位低头、屈髋、屈膝的原始反射控制的姿势,即使年龄很大都会存在。

张力低下的姿势:

部分患儿的张力低下,特别在安静状态下,表现为软弱无力,如蛙状姿势、倒U状姿势。E姿势稳定性差:由于相反神经支配障碍,缺乏维持姿势张力、关节固定、身体近位端同时收缩的能力,因而不能维持抗重力姿势,不能维持中间体位,特别是头部的控制调节能力最差,不能保持稳定的姿势。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针对异常姿势作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诊断方法依据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早日远离疾病。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