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检查方法

发布于 2017/10/11 17:29 复禾健康

在临床上,由于疾病是有很多种类的,所以,不同疾病的临床检查方法也是不同的。有些疾病的检查方法比较简单单一,而有些疾病的检查方法就非常的复杂,病人会感觉很麻烦。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检查方法。

窦性心动过缓可分为病理性及生理性两种。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是正常现象,一般心率在50~60次/分,运动员可能会出现40次的心率,不用治疗,常见于正常人睡眠中、体力活动较多的人。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一般无症状;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需要治疗,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

一般对于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大部分都会采用心电图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初步和进一步的检查,这包括窦性P波的形态、窦性P波的频率、QRS波、T波、U波以及患者Q-T间期的检查。

1.窦性P波的形态

窦性心动过缓与窦性心动过速时P波形态,窦性心动过缓有较大差异,这是由于窦性心动过缓时窦房结的起搏点多位于尾部,其发出的激动多沿中结间束下传;而窦性心动过速时窦房结的起搏点多位于头部,激动多沿前结间束下传虽然窦房结的头、尾相差仅15毫米,但由于结间束优先传导的特点,所以两者的窦性P波形态有差异,Ⅱ、Ⅲ导联的P波较正常窦性心律的P波稍低平。

2.窦性P波的频率

成人应<60次/分钟,通常为40~59次/分钟,多在45次/分钟以上。亦有慢至35次/分钟左右者甚至有20次/分钟的报告,<45次/分钟为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婴幼儿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率,在1岁以下应<100次/分钟,1~6岁应<80次/分钟,6岁以上应<60次/分钟。

3.P-R间期0.12~0.25秒。

4.QRS波

每个P波后紧随一正常的QRS波,形态、时限均正常。

5.T波、U波

窦性心动过缓时正常,也可表现T波振幅较低,U波常较明显。

6.Q-T间期

Q-T间期按比例延长,但校正后Q-Tc间期则在正常范围内。正常Q-Tc=Q-T(s)/应≤0.42秒。

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一般只需要做心电图的检查即可,部分或是少数带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需要进行其他的如CT检查等,才能够对病情做出进一步的诊断。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