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中医研究概况

发布于 2017/10/27 14:57 复禾健康

众所周知,中医和西医在疾病的研究方面是不同的,其中各有各的见解,各有各的治疗方法。中医和西医在治疗疾病方面各有各的优势和缺点,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心肌梗死中医研究概况。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论治离不开辨证,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对心肌梗死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心肌梗死(AMI)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早在《内经》已认识到,心肌梗死的病因病机与气虚气滞、寒凝、血瘀、痰饮有关。汉代张仲景对胸痹心痛发病机制作了进一步论述,提出“阳微阴弦”的胸痹心痛著名观点,认为上焦阳虚、寒饮内盛为发病的关键。

隋唐以后则重内虚发病论,多数医家强调胸痹心痛发病机制的关键在于先有内虚,然后被寒邪为主的外邪所客而发病。如《济生方》曰:“体虚之人,寒气客之,气结在胸,郁而不散,故为胸痹”。并对瘀血发病机制有了认识,如杨士瀛《仁斋直指方》指出真心痛也可由“气血痰水所犯”而引起;龚信《古今医鉴》曰:“心脾痛者,素有顽痰死血,或因恼怒气滞”而发;虞抟《医学正传》认为与“污血冲心”有关;秦景明《证因脉治》提出“心痹之因„„痰凝血滞”,进一步认识到气滞、痰瘀发病机理,为后世从痰瘀论治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现代中医在古代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AMI的病因病机作了许多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随着临床及实验研究的不断深人,中医对心肌梗死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更加深刻。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