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自愈的可能吗

发布于 2017/11/09 10:56 复禾健康

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自愈的可能吗?系统性红斑狼疮(简称SLE)是目前医学的一大难题,病情多变且复杂,治疗所用药物的副作用与病本身一样棘手。由此可见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没有自愈的可能的,得了这个病一定要及时治疗,下面来介绍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1)避光及消除疲劳疲劳是SLE最常见的表现,它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光过敏也可以导致患者疲劳,此外,患者还应警惕药物诱导的光敏感。

(2)适当休息与锻炼。锻炼有助于防止长期类固醇激素治疗造成的肌肉萎缩及骨质疏松。

(3)预防感染。合理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及时调整剂量和应用时间能够减少感染的风险。

(4)其他。SLE疾病本身以及对它的治疗措施均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戒烟、减轻体重、适当的锻炼、控制血压以及监测血脂均可以减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2.药物治疗应仔细评估患者的受累器官以及疾病活动的严重程度,适当的选择治疗方案。由于多数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在SLE的用药过程中要进行不良反应的监测。

(1)局部制剂。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也应在免疫调节剂或免疫抑制剂开始起效时逐渐减量或停用。高强度制剂或氟化的糖皮质激素应避免用在面部或溃烂的区域,因为这些制剂可以增加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的危险。患者可以每周的周一至周五应用,而周末不用。其他的非激素类局部药物,如他克莫司(tracolimus,他罗利姆)或吡美莫司(pimecrolimus)在激素间隔期应用。他罗利姆或吡美莫司软膏已经被FDA批准用于变应性皮炎,它们可以抑制T细胞的增殖以及细胞因子的释放。

(2)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以有效的缓解疼痛,适用于伴有关节炎、肌肉疼痛、胸膜炎以及头痛等表现的患者。可根据药物的价格、疗效以及不良反应选择NSAIDs。这类药物的疗效因个体差异而不同,在狼疮

肾炎出现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均应避免选择NSAIDs,主要是由于这类药物可抑制环氧化酶(COX)进一步减少肾血流量,并通过减低前列腺素和前列环素维持肾小管的转运功能。选择性和非选择性NSAIDs在肾脏、肝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相似。这些不良反应易与狼疮活动混淆。轻度的或可以逆转的肝酶升高是NSAIDs常见的不良反应。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以降低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但由于增加了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在明确的冠心病患者中应避免使用。非选择性NSAIDs抗血小板的作用增加了外科手术过程中以及应用抗凝治疗时的出血风险,因此,在手术期间及需要抗凝治疗的患者应暂停NSAIDs。由于NSAIDs可增加胎儿的动脉导管过早关闭的风险,孕妇应尽量避免使用,特别是妊娠的前3个月。

(3)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简称激素)。糖皮质激素是各种炎性风湿病的有效治疗药物,能快速缓解SLE的多种表现,可局部使用的糖皮质激素常用于皮肤黏膜病变的治疗。对于轻、中度的SLE,如皮肤病变、关节炎和浆膜炎的患者,可给予中小量的糖皮质激素(相当于强的松5~30mg/d);对于有严重内脏损伤的患者如狼疮肾炎、狼疮肺炎、血液系统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系统性血管炎等患者,需要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相当于1~2mg(kg·d)的强的松用量的其他制剂。当SLE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症状时可静脉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g)冲击治疗,连续3天。激素的用法主张每日一次晨起给药,伴有狼疮性发热的患者可以先分次口服,病情稳定后改为一次给药。

(4)抗疟药。抗疟药是狼疮治疗中最普遍应用的药物,在美国,继氯喹和米帕林(奎克林,quinacrine)之后,羟氯喹(HCQ)是应用最多的药物。抗疟药已经普遍作为轻型狼疮治疗的一线药物或基础用药,例如用于保健、皮肤损伤、骨骼肌病变的治疗。HCQ通常以200mg/d作为起始剂量,最大量可以用到200mgBid,或者400mg/d[5~6.Smg/(kg·d)]。HCQ起效比较缓慢,通常需要持续应用6周才会起效,达到最佳效果需要持续应用4个月。氯喹应用的剂量为250mg7d[3.5mg/(kg·d)],需要3~4周才起效,但比HCQ起效快一些。米帕林(Quinacrine)应用的剂量为100~200m/d[2.Smg(kg·d)],与氯喹一样能够很快起效。当单独用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我们可以联合应用HCQ(氯喹)和米帕林。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