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防治

发布于 2025/02/23 14:5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儿童传染病,预防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而治疗则以对症处理为主,重症患儿需及时就医。以下从疾病特点、防控措施到治疗方法详细说明。

1、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及特点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分泌物或被污染物品。通常发生在儿童身上,尤其是5岁以下的幼儿,春夏季高发。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热、食欲减退,随后出现手部、足部、口腔黏膜等处的疱疹,疱疹一般不留瘢痕。大多数病例症状较轻,但少数情况下会出现脑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2、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

1保持个人卫生:督促儿童经常用肥皂流水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

2注意环境消毒:定期清洁孩子的玩具、餐具、衣物等物品,避免与其他儿童共享食物、饮水或个人用品。

3避免密集场所: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公园等,降低接触感染的风险。

4做好疫苗接种:目前中国已有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

3、手足口病的治疗

手足口病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1退烧:如患儿高烧,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烧药,同时多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2缓解疼痛:口腔疼痛的患儿可用凝胶类药物涂抹疱疹部位;或用淡盐水漱口缓解不适。

3重症治疗:如果出现持续高热、频繁呕吐、精神萎靡等表现,需立即就医,可能需要住院观察,针对脑炎、心肌炎等给予更专业的护理和治疗。

儿童在感染手足口病后通常1-2周内自愈,但家长需密切留意病情变化,特别是体温、精神状态等。如果怀疑孩子出现异常,请立即寻求医生帮助。及时预防、科学应对,是降低传播风险和并发症概率的关键。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