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黄疸如何科学饮食

发布于 2017/12/06 11:23 复禾健康

溶血性黄疸属于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一般体现皮肤发黄,严重的患者可出现上腹剧烈疼痛、胆囊肿大等情况。相信大家都了解,溶血性黄疸的危害比较大,只有及时治疗才能缓解。但是生活中,溶血性黄疸患者不注意饮食,再次导致溶血性黄疸复发或加重,对此,专家表示溶血性黄疸患者一定要重视自身的饮食,那么,溶血性黄疸如何科学饮食?

1、人参

性温,味甘,为温热性补气强壮食品,有助热上火动血之弊。溶血性黄疸之人多以湿热之邪为患,尤其是急性溶血性黄疸之人,多屑中医热证、实证,宜吃清淡利湿之物,忌吃温热补益之品,尤其是人参,甘温助火,阳黄之人更应忌食。

2、羊肉

性温,味甘,溶血性黄疸之人多为内有湿热,熏蒸肝胆,胆液外泄而发黄。《金匮要略》中早有告诫:“有宿热者不可食之。”溶血性黄疸之病屑“内有宿热”之疾,法当忌食。《随息居饮食谱》也早有告诫,认为“疸病均忌”。

3、龙眼肉

甘温果品。《本草汇言》说它“甘温而润,恐有滞气”。湿热性溶血性黄疸应多食清淡利湿之物,龙眼肉滋腻助热,不利湿热之邪的排泄,故阳黄与阴黄之人皆不宜食。

4、醍醐

为牛乳制成的食用脂肪。能滋阴、养营、润燥,而溶血性黄疸或为寒湿为患,或为湿热蕴结肝胆,而醍醐滋腻养阴,不利湿邪排泄。这正如《随息居饮食谱》所言:“中虚湿盛者均忌之。”所以,无论阳黄或阴黄之人,皆不宜食。

5、蚶肉

性温,味甘,有补血温中的作用。根据清代食医王孟英的经验,湿热溶血性黄疸者不宜多食,他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指出:“蚶,多食壅气,湿热盛者忌之。”阳黄之人为湿热内蕴肝胆,故当忌服。

6、鹅肉

民间视为大发之物。唐代食医孟诜认为“多食令人发痼疾”。明·李时珍也指出:“鹅,气味俱厚,发风发疮。”《中药大辞典》中说:“湿热内蕴者勿食。”阳黄为湿热型溶血性黄疸,故多食鹅肉则弊多利少,甚至有弊无利,加重病情。

7、鸡肉

性温,味甘,溶血性黄疸多属肝胆湿热内蒸,饮食宜清淡不宜温补。《医林纂要》认为鸡肉“肥腻壅滞,有外邪者皆忌食之。”实际上内外有实邪者皆当忌食,清代食医王孟英就明确告诫:“疸症忌之。”尤其是湿热偏重的阳黄之人,更不宜食。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