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黄疸的手术治疗

发布于 2017/12/06 11:25 复禾健康

新生儿的肝功能发育不全以及体质较弱,易诱发很多疾病的产生,溶血性黄疸就是其中之一。提及溶血性黄疸,大家首先要想到皮肤呈橘黄色、四肢及手掌、脚掌已发黄等症状,家长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诊治,以防宝宝患上其他的病症,那么,溶血性溶血性黄疸的手术治疗方法是什么?

其实,溶血性黄疸的治疗一般不采取采取手术治疗。下面我们就从中西医两方面对此详细了解一下。

一、溶血性黄疸的中医药治疗

1、湿热熏蒸:面目发黄,黄色鲜明,精神不振,不欲吮乳,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病情较重者,可见神昏,

抽搐治法: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方药:茵陈10克、栀子3克、大黄2克、枳实3克、车前草6克、茯苓10克。中成药:茵陈五苓丸、茵栀黄注射液。

2、寒湿阻滞:面目皮肤发黄,色淡而晦暗,或溶血性黄疸日久不退,神疲困倦,四肢欠温,纳少易吐,大便溏薄色白,小便短少,或腹胀气短,舌淡苔腻。治法:温中化湿,益气健脾。方药:茵陈10克、太子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1克、附子3克、茯苓10克。

二、溶血性黄疸的西医药治疗

1、光照疗法:新生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睾丸用黑纸遮盖,用单光(20W蓝色荧光灯管8支平列排成弧形,管间距离2.5cm,距患儿35—50cm)或用双光(上下各6支灯管,下方距离患儿25—35cm)照射,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120umol/L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鲁米那)。生后第1周给药,剂量为4—8mg/kg/日,连服4日,3—7日可显效。也可首次给大剂量(8mg/kg/日),然后小剂量维持(4mg/kg/日)。加用尼可刹米(可拉明)lOOmg/kg/日,可提高疗效。

温馨提示:出现皮肤和尿液黄染时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做好鉴别诊断。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如果突然由无溶血性黄疸转变成溶血性黄疸,加之其他肝功能恶化时,应引起高度重视。肝脏在原来病变的基础上又出现坏死现象时,可能已转成慢性重型肝炎。此时的溶血性黄疸指标与预后有直接关系。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