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精神疾病反射异常检查详解

发布于 2016/03/11 15:43

1.浅反射检查

(1)腹部反射异常:检查方法:病人仰卧,腹壁放松,用尖物沿肋下缘,平脐,腹股沟上平行方向轻划,反应为腹壁收缩,脐孔向刺激侧偏移。正常人也有极弱或不能引出者,加压法(即头抬起,腹肌稍紧张)就易引出。反射亢进者,可见之于帕金森病、舞蹈病、锥体外系疾病等。反射消失者可见于多发性硬化早期锥体束损害征尚未出现时。

(2)提睾反射异常:检查方法是用尖物快速地白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轻划近腹股沟处的大腿内侧,反应为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向上提起。正常可有轻度不对称,本反射与腹壁反射出现晚。老年人,睾丸积水,精囊静脉曲张、睾丸炎、

附睾炎、睾丸肿瘤、脑部病变,脊髓病变,锥体束损害疾病患者的提睾反射均可消失。

(3)肛门反射异常:检查方法:用大头针轻划肛门周围皮肤,或用指端触摸肛门,反应为肛门外括约肌收缩。本反射消失,可见之于急性化脓性脊髓炎、脊髓硬膜外脓肿、双侧锥体束损害或马尾神经损害。

(4)角膜反射异常:检查方法是用纤维分别轻触一侧角膜边缘,正常反应为双眼迅速闭合。反射减弱或消失时,提示为核上传导性病变,可见之于脑血管性疾病。

2.深反射检查

(1)肱二头肌腱反射:检查者用拇指按在肘关节上方的肱二头肌肌腱,叩击检查者之拇指,患者出现前臂屈曲。反射减退或消失者,见之于格林—巴利征、多发性神经炎、臂丛上千型损害、颈椎病。亢进者,见之于麻痹性痴呆。

(2)肱三头肌腱反射异常:仰卧、肘关节稍呈直角屈曲,前臂在肋弓与体轴呈直角,上臂靠近胸廓的外上缘,检查者握住患者上臂,叩击肱三头肌稍上方(鹰嘴上方1.5—2cn处),反应为前臂伸直。另一方法为让患者外展上臂,并曲肘关节,用叩诊锤叩击肱三头肌肌腱,病理性反射多为减弱,见之于臂丛神经炎、颈髓病变、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等。亢进者可见之于麻痹性痴呆症。

(3)桡骨膜反射:让患者肘关节屈成直角或略成钝角。手的位置应介于旋前及旋后之间,检查者的左手托住患者的右手,叩击桡骨茎突,其反应为肘关节弯屈、旋前和手指屈曲。反射减弱或消失者,可见之于桡神经麻痹、肌皮神经病、臂丛神经病、颈神经根炎等。

(4)霍夫曼征:医生用左手握住病人前臂近腕关节处,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病人的中指,并向前上方提拉,再用拇指的指甲急速弹击病人中指的指甲。如有拇指屈曲内收,其余手指末节有顾曲动作时,为阳性反应。正常为阴性,仅单侧阳性提示锥体束损害。双侧阳性无定位意义。可见于神经官能征、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脊髓损伤、颈内动脉闭塞等。

(5)膝反射:坐时小腿完全放松下垂,呈直角,叩击膝盖下部股四头肌肌腱,反应为小腿伸展。或让患者仰卧,医生用手或者前臂托患者下肢,使膝关节呈钝角,下肢完全放松,叩击其股四头肌肌腱,反应为小腿伸直。本反射的病理表现亢进者,可见之于周围神经炎、格林—巴利症、视神经脊髓炎、脊髓空洞症、共济失调症等。反射减弱或消失者,可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周期性瘫痪、流行性肌痛症、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酒精性多发性神经炎、小脑共济失调、脊髓灰质炎等。

(6)跟腱反射:患者呈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并外展,医生握持患者足尖并使其稍背屈,叩击跟腱。本反射的病理表现为消失或减退,可见于坐骨神经炎、腰椎间盘脱出症、神经性肌萎缩、糖尿病性多发型神经炎、甲状腺机能减退等。

3.病理反射检查

(1)巴彬斯基征、高尔登征、查道克征、欧本汉姆征。巴彬斯基征:患者仰卧,用钝尖物刺划其足外侧缘,由足跟向前至小趾根部再转向内侧,引起跽趾背屈,其余四趾合屈,为正常生理反应。若坶趾伸直、背屈而其余四趾呈扇形展开称“开扇征”,是典型的巴氏征阳性。第二种方法为刺激足底外侧缘时只出现坶趾背屈,其余四趾不扇开。

第三种方法是刺激足底外侧时,局趾及其他四趾皆背屈,伴四趾扇形分开。高尔登征:患者平卧,医生用手挤捏腓肠肌,出现局趾背屈为阳性。意义同上。查道克征:患者平卧、双下肢伸直,用一钝尖物由后向前轻划足背外侧,出现足局趾背届为阳性。欧本汉姆征:医生用拇指和食指沿病人胫骨前自上而下压推移,反射与巴彬斯基征相同。·意义:以上诸反射为阳性者,可见之于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多发性硬化症、流行性肌无力、高血压脑病、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大脑炎、肝炎脊髓病、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等。

(2)吸吮反射、强握反射摸索反射检查。吸吮反射:用压舌板或叩诊锤柄,轻触上唇至口角,引起似婴儿吸吮样动作,为阳性反应,正常人无此反应。!强握反射摸索反射:用手指触摸病人的手掌,引起该手的握持动作即为阳性反应。两岁以内小儿亦有此反应。意义:上述两反射为阳性者,是病理反射可见之于额性共济失调,假性球麻痹、阿尔采末病(即脑萎缩)。

(3)掌颏反射:轻划患者手掌大鱼际,引起同侧颏肌收缩,即为阳性。正常人亦可发生,但幅度小,且对称。阳性的病理反应可见之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球麻痹、多发性神经炎、脑梗死、脑动脉硬化、多发性脑软化等。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