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诊断要做哪些检查
发布于 2016/05/18 10:18
发布于 2016/05/18 10:18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那么,慢性胃炎诊断要做哪些检查呢?
1.幽门螺杆菌检查: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应该作为病因诊断的常规检测。
幽门螺杆菌检查的方法还有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血或唾液中抗幽门螺杆菌抗体等。如果胃黏膜上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则口服标记的尿素后会被尿素酶分解成13Co2或14Co2,从肺呼出。该试验敏感性达96%,特异性可达97%。用ELASA法可以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IgG和IgA)适合于人群普查和筛选。
2.血清学检查:
胃泌素、维生素B12、抗壁细胞抗体、抗内因子抗体。萎缩性胃炎可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自身免疫失衡所致。所以如果发现胃体胃炎,又怀疑是萎缩性胃炎时,应该检查上述指标。在慢性胃炎中,胃体萎缩者,血清胃泌素G17水平显著增高,胃蛋白酶原I或胃蛋白酶原I/II比值降低;胃窦萎缩者,血清胃泌素G17水平降低,胃蛋白酶原I或胃蛋白酶原I/II比值正常;全胃萎缩者则两者均降低。检测血清胃泌素G17以及胃蛋白酶原I和II有助于判断有无胃黏膜萎缩和萎缩部位。
3.胃镜及活检:
胃镜检查是慢性胃炎诊断的“金标准”。
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下可见点状或条状红斑,粘膜粗糙不平,可见出血点或糜烂。粘膜呈红白相间,粘液分泌增多,粘膜脆性增加,皱襞增生,粘膜表面可见白色渗出物,活检是浅表性胃炎改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粘膜多呈苍白或灰色,也有红白相间,皱襞扁平变细而平坦,粘膜下透见紫色血管纹理,粘液湖减少或干枯。病变可以弥漫性,也可分布不均。粘膜可以粗糙不平,有些部位因小凹上皮增生,可以表现为颗粒状或结节状。胃体部位也可见少许散在病变。
胃体胃炎的病变多见于胃体,胃窦基本正常或有散在病灶。
对于慢性胃炎的诊断病理活检非常重要。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腺体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等内镜不能准确判断。需要活检病理确定。
活检的取材也非常重要,取材不当会影响诊断结果。一次一个部位的活检也不能代表整个胃部的情况。
慢性胃体胃炎病变弥漫而严重,常有胃酸缺乏,五肽胃泌素试验可无胃酸分泌。慢性胃窦炎不影响胃酸分泌,有时反而增多。如果有大量G细胞破坏丧失,则胃酸分泌降低。目前基层大多数单位尚未开展此项目。
5.胃运动功能检查:
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进行胃排空试验检测胃排空功能。
上一篇 : 慢性胃炎一般如何诊断
下一篇 : 慢性胃炎如何诊断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