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如何发生的?

发布于 2019/12/25 10:04 复禾健康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朋友因为熬夜、饮食不规律、喜食刺激性食物等原因导致患上胃病,经常疼痛难忍。这时候,要当心可能是得了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改变。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

俗话说十人九胃,慢性胃病是非常常见的,有的人担心,慢性胃炎如果长期存在,会不会导致癌变呢?慢性胃炎久了,到底会不会癌变呢?我的回答是,慢性胃炎是有可能发生癌变的,总的发病率比较低,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般来说,常见的慢性胃炎,按照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然后是肠上皮化生,异型性增生,最后可发展为胃癌。

慢性胃炎,你大概不会陌生。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占消化内科门诊40%-60%的就诊率,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中年以上更为常见。

该疾病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在某些情况下还可导致胃癌风险增加,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慢性胃炎是如何发生的?

幽门螺杆菌感染

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病变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既往感染和现症感染都是疾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饮食习惯不佳

饮食不规律,长期饮烈性酒、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物质,食用刺激性食物均可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引发慢性胃炎。

另外,饮食不洁可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导致慢性胃炎的因素之一。

不良生活习惯

作息不规律、过度疲劳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慢性胃炎的危险因素。长期作息不规律可直接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症状;体力或脑力过度

疲劳则会引起胃肠供血不足,导致黏液分泌减少,加重胃酸对黏膜的损害;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对胃粘膜产生有害的刺激作用,过量吸烟会引起胆汁返流,增加慢性胃炎患病风险。

心理因素

长期的情绪不宁,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胃酸分泌异常及导致黏膜组织损伤,精神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中起作用,也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症状相关。

药物

临床上常见的能引起胃黏膜损伤的药物。

胆汁反流

胆汁反流也是慢性胃炎的病因之一。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后者削弱或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黏膜遭到消化液作用,产生炎性反应、糜烂、出血和上皮化生等病变。

环境变化

如环境改变、气候变化,人若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也可引起支配胃的神经功能紊乱,使胃液分泌和胃的运动不协调,产生胃炎。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