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噬血细胞综合症

发布于 2025/07/04 08:27

噬血细胞综合症是一种由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导致多器官损伤的危重疾病,主要特征为持续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该病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前者与遗传缺陷有关,后者常由感染、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诱发。

一、发病机制

噬血细胞综合症的核心病理改变为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大量分泌炎症因子形成细胞因子风暴。过度活化的巨噬细胞会吞噬正常血细胞,导致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进行性减少。遗传性患者多存在穿孔素基因或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突变,使免疫细胞无法正常凋亡。

二、临床表现

典型三联征包括持续1周以上的高热、脾脏进行性肿大及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可能出现黄疸、水肿等肝功能损害表现,严重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抽搐提示病情危重。继发性病例往往伴有原发病特征,如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结肿大或EB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峡炎。

三、诊断标准

需满足8项标准中的5项:发热超过38.5℃、脾肿大、血细胞减少、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骨髓或淋巴结中发现噬血现象、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铁蛋白显著升高、可溶性CD25升高。基因检测可明确遗传性缺陷,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潜在恶性肿瘤。

四、治疗原则

早期使用地塞米松联合依托泊苷的HLH-94方案是基础治疗,必要时加用环孢素A。难治性病例需考虑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继发性患者需同步处理原发病,如抗病毒治疗EB病毒感染,化疗处理淋巴瘤。重症患者需要血浆置换控制细胞因子风暴。

五、预后因素

遗传性患者预后较差,未经治疗死亡率极高。继发性病例中,病毒诱发者疗效优于恶性肿瘤相关者。血小板持续低于40×10^9/L、总胆红素超过30μmol/L提示预后不良。早期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超过60%,延误治疗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噬血细胞综合症患者需长期随访血常规及炎症指标,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脾破裂。饮食需保证充足热量与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等,同时补充过量铁剂。接触感染源后出现反复发热应及时就医,遗传性患者的直系亲属建议进行基因筛查。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锻炼有助于维持免疫稳态,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活动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