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2岁患疱疹性咽峡炎,反复发热怎么办
发布于 2025/11/16 16:52
发布于 2025/11/16 16:52
2岁儿童患疱疹性咽峡炎反复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治疗、口腔护理、药物干预、就医评估等方式缓解。疱疹性咽峡炎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咽部疱疹、高热、拒食等症状。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禁止使用酒精擦浴或冰水降温,避免皮肤刺激或寒战加重发热。体温超过38.5℃时可配合退热贴使用,每4小时更换一次。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小时测量记录一次。
2、补液治疗选择口服补液盐Ⅲ配制成等渗溶液,每次腹泻或呕吐后补充50-100毫升。可少量多次饮用凉白开、苹果汁等低糖饮品,每日总液量按100-150毫升/公斤体重计算。观察患儿尿量应保持每4-6小时排尿一次,尿液呈淡黄色为理想状态。若出现嗜睡、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
3、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每日3-4次。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溶液轻柔清洁口腔黏膜。疱疹破溃后可局部喷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黏膜修复。饮食宜选择常温流质如米汤、藕粉,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创面。
4、药物干预
体温超过38.5℃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或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咽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利多卡因气雾剂局部麻醉。合并细菌感染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禁止自行使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药物。
5、就医评估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出现抽搐或意识改变时需急诊处理。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提示可能继发细菌感染。严重病例需住院进行静脉补液和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家长应记录发热热型及伴随症状变化供医生参考。
保持室内温度22-24℃并定时通风,患儿衣物选择纯棉透气材质。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可适量添加乳铁蛋白粉增强免疫力。恢复期仍具有传染性,需隔离至疱疹完全结痂后7天。密切观察是否出现手足口病相关皮疹,定期复查血常规直至症状完全消失。接触患儿后需用含氯消毒剂清洁双手,患儿用品应每日煮沸消毒。
上一篇 : 宝宝六个月发育标准
下一篇 : 感觉全身灼热却不发烧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