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调整饮食、物理降温、药物缓解、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疱疹性咽峡炎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咽痛、发热、口腔疱疹等症状。
1、保持口腔清洁
疱疹性咽峡炎患者需用温盐水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每日重复进行3-5次,有助于减少口腔细菌感染风险。家长需帮助儿童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牙齿,避免刺激疱疹破溃。若出现口腔溃疡,可局部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
2、调整饮食
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蒸蛋,避免酸性、辛辣或坚硬食物刺激疱疹。可将新鲜果蔬榨汁后隔水温热饮用,补充维生素C和水分。哺乳期婴幼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
3、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采用温水擦浴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或使用退热贴敷贴额头。禁止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保持室内温度22-24℃,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发热期间每小时监测体温,若持续高热需及时就医。
4、药物缓解
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退热,咽痛明显者可含服西瓜霜清咽含片。合并细菌感染时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抗感染。禁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药物,以免诱发瑞氏综合征。
5、预防并发症
观察是否出现嗜睡、抽搐、呼吸困难等重症表现,警惕脑炎或心肌炎等并发症。患病期间隔离休息,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患者餐具需煮沸消毒,玩具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恢复期可适量补充乳铁蛋白粉增强免疫力。
疱疹性咽峡炎病程通常持续5-7天,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与进食情况。恢复期可逐步添加南瓜粥、山药泥等健脾食物,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每日饮水800-1000毫升,用菊花金银花代茶饮辅助清热。若疱疹破溃后形成白色伪膜或出现犬吠样咳嗽,需警惕合并链球菌感染可能,应及时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