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是否隔代遗传
发布于 2016/09/27 10:51
发布于 2016/09/27 10:51
专家介绍,造成血小板减少的各种疾病大多数都是后天获得的,仅有少数的几种是先天遗传性疾病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目前已知的遗传性疾病造成的血小板减少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我们来介绍一下。
范科尼贫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这是一种少见的家族性遗传病,50%有家族史,20%~50%有近亲结婚史。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再生低下,巨核细胞减少,伴各种不同的畸形。新生儿期血小板减少较为突出,以后逐渐发展为全血细胞减少
本病常在10岁以下出现症状,雄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感染、出血或转变为急性白血病是本病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先天性单纯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血小板减少并伴有桡骨缺失,又称TAR综合征。其特征为出生后几乎立即出现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大多数患者的前臂缺失,伴骨髓、肾脏和心脏结构异常。
由此可见,我们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病情是不具有遗传性的,而新生儿之所以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的现象,主要还是由于母体中的抗血小板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新生儿体内血小板遭到破坏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并非遗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
上一篇 : 血小板减少遗传几率大吗
下一篇 : 血小板减少可能是遗传所致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