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需要做好这几点

发布于 2017/02/06 17:15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位于人体体表可视的静脉发生血栓性炎症。临床表现为沿浅静脉走行部位有红、肿、热、痛,有条索状物或硬结节等,触痛明显,是临床上很常见疾病。血栓和炎症两者互为因果,可以互相形成。

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有很多的原因造成。

1、化学药物刺激所引起的浅静脉炎,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如高渗性葡萄糖溶液,各种抗生素,烃化剂,有机碘溶液等,均能在受注射的浅静脉内膜上,酿成化学性刺激,导致较为广泛的损伤,迅速发生血栓形成,继而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

2、导管作持续性输液,常可使静脉壁遭受直接损伤,致血栓形成,并迅速出现炎症反应,常见于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经及大手术等危重病人。

3、下肢静脉曲张时,无论是属于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的属支,由于静脉血瘀滞,足靴区皮肤常因营养性变化,承受慢性感染,可使曲张的静脉受缺氧和炎症性损害,导致血栓性浅静脉炎。

预防血栓性浅静脉炎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适当保暖:大家知道,在温暖的环境中血管会扩张,皮肤色泽变得红润;反之皮肤便显得苍白,因此,在寒冷季节和在有空调的房间中适当保暖,这对于脉管炎患者来说十分重要,寒冷将使血管收缩,血流量更加减少,缺血引起的症状愈加严重。

防止创伤,及时治疗创伤不仅加重血管损伤和痉挛,而且使已处于缺血状态的肢体抗感染力下降,造成伤口不易愈合,即使是通常不予重视的霉菌感染,如足癣等,也会对患肢造成威胁,因此,避免足部碰撞,压伤,一旦发生外伤或足部霉菌感染应及时治疗。

患肢锻炼: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肌肉萎缩,而且使肢体的血流量增加,促使血管侧支开放,保持肢体活动能力,但是,患肢锻炼不能操之过急,活动量要适当,因为患肢本身处于缺血状态,过度活动时必然加重症状,这里所说的活动适当,就是以不引起肢体疼痛为度。

降低血液黏稠度:血液流动速度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可引起血栓形成,使原已狭窄的动脉完全阻塞,治疗上可多饮水,平时多食黑木耳,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