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先天性巨结肠类源病的症状
发布于 2025/02/23 17:50
发布于 2025/02/23 17:50
先天性巨结肠类源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新生儿期的顽固性便秘、腹胀、呕吐等消化系统问题,严重时可能导致肠梗阻,需尽早就医明确诊断和治疗。这种疾病通常在出生后不久就可以观察到,及早干预对预后十分关键。
1早期症状表现:
该病在新生儿期可能表现为胎便延迟排出超过出生后48小时仍未排胎便,腹胀显著,伴随反复呕吐,呕吐物中可能含有胆汁。这是因为患儿肠道部分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肠道局部蠕动功能丧失,形成功能性梗阻。轻微病例中,症状可能较为隐匿,直到几个月后因长期便秘和营养不良表现出来。
2儿童期进一步症状:
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的患儿,随着年龄增长,便秘逐渐加重,可能伴随腹胀和频繁的腹痛。长期便秘会造成肠道严重胀大,形成“巨结肠”。体重不增或生长发育迟缓可能是该病的提示信号。部分严重病例还可能出现名为“肠内毒血症”的危险并发症。
3诊断与检查方法:
医生通常根据病史和体检初步判断,通过腹部X线检查、钡灌肠造影、直肠活检等明确诊断。其中,直肠活检可直接证实神经节细胞缺失,是最可靠的诊断手段。异常肠段的生理特征在影像检查中通常表现为狭窄段和明显扩张的近端肠道。
4治疗方法与建议:
这种病的标准治疗是手术切除受累的无神经节细胞段肠道。常见术式包括经肛手术如Soave手术或腹腔镜辅助手术。术后患儿需注意饮食调节,增加膳食纤维,同时要定期随访,观察可能的并发症如肠狭窄或炎症性并发症。如果病情较轻,医生可能会建议通过短期灌肠缓解症状,但这仅作为术前处理。
有新生儿出现不排胎便、顽固性便秘或腹胀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先天性巨结肠类源病的可能,及时就医并完善相关检查。及早诊断并采取适宜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上一篇 : 什么叫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症状
下一篇 : 先天性巨结肠症状从几个月出现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