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炎跟食道炎有什么区别
发布于 2025/04/26 21:25
发布于 2025/04/26 21:25
食管炎与食道炎均指食管黏膜的炎症反应,本质为同一疾病的不同表述,临床术语统一使用"食管炎"。
1、术语差异:食道炎为民间通俗说法,食管炎是医学规范术语。解剖学中"食管"指连接咽部与胃的肌性管道,而"食道"非标准医学名词。临床诊断、医学文献及国际疾病分类中均采用"食管炎"表述。
两种表述均包含相同致病机制。胃酸反流是最常见诱因,胃内容物长期刺激食管黏膜导致糜烂。其他诱因包括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放射性治疗、真菌或病毒感染。发病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3、症状表现:典型症状为胸骨后烧灼感,进食后加重。可能伴随反酸、吞咽疼痛、嗳气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症状严重程度与黏膜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确诊需依赖胃镜检查,镜下可见食管黏膜充血、糜烂或溃疡。病理活检可鉴别巴雷特食管等癌前病变。24小时食管pH监测能评估酸反流程度,食管测压检查可判断括约肌功能。
5、治疗原则: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是基础治疗药物。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可作为替代方案。合并食管狭窄需行球囊扩张术,巴雷特食管需定期内镜监测。夜间抬高床头、避免高脂饮食有助缓解症状。
食管炎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小米粥、蒸蛋等低渣饮食。餐后2小时内保持直立姿势,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BMI正常范围。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排除食管裂孔疝等器质性疾病。规律服用抑酸药物8-12周,胃镜复查评估黏膜愈合情况。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