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是怎么造成的呢怎么治疗
发布于 2025/04/28 20:45
发布于 2025/04/28 20:45
肌肉萎缩可通过康复训练、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肌肉萎缩可能由神经损伤、肌肉废用、营养不良、遗传因素、炎症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导致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表现为肌力下降、肌束震颤。脊髓损伤患者需进行电刺激治疗,配合甲钴胺、维生素B1、鼠神经生长因子等神经营养药物。周围神经病变需排查糖尿病、酒精中毒等基础疾病。
2、肌肉废用:长期卧床或制动引发肌肉蛋白质分解加速,常见于骨折术后患者。每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步过渡到抗阻训练。使用弹力带、水中运动等低冲击训练可减少关节负荷,配合乳清蛋白补充促进肌纤维合成。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导致肌纤维萎缩,伴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增加鸡蛋、鱼肉、大豆等优质蛋白摄入,每日热量需达到30kcal/kg。严重者需口服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监测前白蛋白水平。
4、遗传因素: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遗传病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CK值显著升高。基因检测可确诊DMD等亚型,泼尼松可延缓病程进展。干细胞移植、基因疗法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需定期评估心肺功能。
5、炎症性疾病:多发性肌炎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特征为近端肌无力伴肌痛。肌肉活检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甲氨蝶呤联合泼尼松可控制病情。重症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监测肝肾功能及肺部并发症。
每日保证1.2-1.5g/kg蛋白质摄入,分次补充支链氨基酸。抗重力训练如靠墙静蹲、弹力带训练每周3-5次,单次不超过30分钟。监测肌围度变化,神经源性萎缩需每3个月复查肌电图。进行性加重的肌无力或伴随吞咽困难需神经内科就诊,遗传咨询建议在孕前完成。低温热敷缓解肌痉挛,水中运动改善关节活动度。
上一篇 : 进行性的肌肉萎缩怎么治疗
下一篇 : 没有了~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