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压力性尿失禁
发布于 2025/07/04 05:17
发布于 2025/07/04 05:17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漏尿的现象,主要由盆底肌松弛或尿道括约肌功能受损导致。常见诱因有妊娠分娩、肥胖、慢性咳嗽、年龄增长等,临床表现为咳嗽、打喷嚏、跳跃等动作时尿液溢出。
1、妊娠分娩多次妊娠或分娩过程中可能损伤盆底肌肉及神经,导致尿道支撑结构减弱。产后早期可能出现短暂漏尿,若未及时康复训练可能发展为持续性症状。建议产后42天开始凯格尔运动,必要时使用盆底电刺激治疗仪辅助恢复。
2、肥胖因素腹部脂肪堆积会增加膀胱压力,长期超重可能使盆底肌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体重指数超过28的人群发病率显著增高,减重5%-10%即可改善症状。需结合低热量饮食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控制体重。
3、慢性腹压增高长期便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引起的持续性腹压升高,会逐渐削弱盆底支撑力。患者常伴有排尿频繁、夜尿增多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缓解便秘,配合膀胱训练减少尿急感。
4、雌激素缺乏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黏膜萎缩及盆底胶原蛋白流失会加重漏尿。表现为性交疼痛合并尿失禁,可局部使用雌三醇乳膏改善尿道黏膜状态,同时补充钙剂预防骨质疏松。
5、手术损伤
前列腺切除术或子宫全切术可能直接损伤尿道周围神经肌肉组织。术后早期漏尿发生率达30%,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生物反馈治疗,严重者可考虑植入尿道中段悬吊带。
日常应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跳跃运动,穿着棉质透气内裤预防会阴湿疹。每日进行3组凯格尔运动,每组收缩盆底肌8-12秒。饮食注意控制咖啡因摄入量,适量补充维生素D促进肌肉修复。症状持续加重或影响生活质量时,需到泌尿外科或妇科进行尿动力学评估,根据检查结果选择行为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方案。
上一篇 : 女性不孕症的发病趋势如何
下一篇 : 压力性尿失禁怎么治疗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