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骨供骨区的应用解剖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8/04 06:19

髂骨供骨区的应用解剖主要包括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等结构,这些区域常用于骨移植手术中提供骨源。髂骨供骨区具有骨量充足、血供丰富、取材方便等优势,是临床常用的自体骨移植供区。

1、髂嵴

髂嵴是髂骨最上缘的弓形骨性结构,分为外侧唇和内侧唇。外侧唇较厚且平坦,是取骨的主要部位,可获取大量皮质骨和松质骨。该区域血供来自旋髂深动脉和旋髂浅动脉,移植后愈合能力较强。取骨时需注意保护臀上皮神经,避免术后感觉异常。

2、髂前上棘

髂前上棘位于髂嵴前端突出部位,可提供约5厘米长的骨块。该区域皮质骨较薄但松质骨丰富,适用于需要骨诱导活性的移植手术。取骨时需避开腹股沟韧带附着点,防止腹壁薄弱。术后可能出现供区疼痛或步态异常,通常2-3周可缓解。

3、髂后上棘

髂后上棘位于髂嵴后端,可提供较厚的三皮质骨块,适合脊柱融合等需要结构支撑的手术。该区域血供来自臀上动脉分支,取骨量可达30-50毫升。操作时需注意避免损伤臀大肌起点,术后建议短期卧床减少局部应力。

4、髂骨翼

髂骨翼内外板之间的松质骨储量丰富,可通过刮匙获取颗粒状骨材。外侧板取骨可保留内侧板维持骨盆稳定性,内侧板取骨需防止穿透损伤盆腔脏器。该区域骨细胞活性高,适合填充性骨缺损修复,但需注意控制取骨量以防骨盆骨折。

5、血管神经走行

旋髂深动脉沿髂嵴内唇走行,是髂骨主要营养血管。股外侧皮神经在髂前上棘内侧穿出,臀上皮神经跨越髂后上棘。取骨时应沿髂嵴外侧操作,在髂前上棘取骨时切口需偏向外侧,髂后上棘取骨需纵向分离臀肌纤维以保护神经血管束。

髂骨供骨区术后需加压包扎24-48小时,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血肿形成。早期可进行非负重活动促进血液循环,2周后逐步恢复日常活动。饮食应增加优质蛋白和钙质摄入,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有助于供区骨再生。若出现持续疼痛、肿胀或感觉异常应及时复诊评估。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