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六大症状
发布于 2025/08/11 15:46
发布于 2025/08/11 15:46
骨质疏松的六大症状主要有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驼背畸形、骨折风险增加、牙齿松动、活动能力下降。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可能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升高。
1、腰背疼痛骨质疏松患者常出现腰背部持续性钝痛,疼痛可能在久站、久坐或负重后加重。这种疼痛通常与椎体微骨折或压缩性骨折有关。骨质疏松导致的骨小梁变薄和断裂会刺激骨膜神经,引发疼痛感。疼痛可能从腰部向两侧扩散,严重时会影响日常活动。建议患者避免提重物,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症状。
2、身高变矮骨质疏松会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脊柱高度降低,表现为身高逐渐变矮。患者可能在数年内身高减少超过3厘米。椎体骨折通常是静默发生的,可能没有明显疼痛症状。身高变矮的同时可能伴随胸廓变形,影响呼吸功能。定期测量身高有助于早期发现骨质疏松进展,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查确认诊断。
3、驼背畸形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形成特征性的驼背外观。这种畸形会改变身体重心,增加跌倒风险。驼背还可能限制胸腔扩张,导致呼吸困难。畸形初期可能不明显,但随着骨质疏松进展会逐渐加重。预防措施包括加强背部肌肉锻炼,使用护具支撑,必要时可考虑椎体成形术等手术治疗。
4、骨折风险增加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风险显著增加,常见部位包括髋部、脊柱和腕部。轻微外力如跌倒、咳嗽甚至无明显外伤都可能引发骨折。髋部骨折对老年人危害最大,可能导致长期卧床和严重并发症。骨折愈合缓慢且可能遗留功能障碍。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可降低骨折风险。
5、牙齿松动骨质疏松不仅影响承重骨,也可能导致牙槽骨密度降低,表现为牙齿松动或脱落。牙槽骨吸收会使牙齿支持结构减弱,增加牙周病风险。患者可能发现假牙不再合适或咀嚼困难。口腔健康与全身骨量密切相关,建议骨质疏松患者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6、活动能力下降骨质疏松患者常因疼痛、骨折恐惧或身体畸形而减少活动,导致肌肉萎缩和平衡能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活动减少会进一步加速骨量丢失。适度的负重运动如步行、太极有助于维持骨密度,但需避免高冲击运动以防骨折。物理治疗和平衡训练可改善活动能力,降低跌倒概率。
骨质疏松患者应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每日建议摄入钙1000-1200毫克,可通过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等食物补充。规律进行适度的负重运动如步行、跳舞有助于维持骨密度。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减少咖啡因摄入。居家环境应做好防跌倒措施,如安装扶手、清除地面障碍物。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遵医嘱规范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明显变矮时应及时就医评估。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