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手术后如何护理

发布于 2025/08/12 16:38

血管介入手术后护理需重点关注伤口管理、药物使用、活动限制、饮食调整及并发症监测。主要有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避免剧烈运动、低盐低脂饮食、观察肢体血运情况等措施。

1、伤口护理

术后24小时内需保持穿刺点敷料干燥,避免沾水或污染。每日观察有无渗血、红肿或异常分泌物,使用碘伏消毒液局部消毒。若采用桡动脉穿刺,可佩戴腕部加压器6-8小时;股动脉穿刺者需卧床制动12-24小时,沙袋压迫穿刺点6小时。出现局部血肿或持续疼痛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药物管理

严格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合并高血压者需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应继续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禁止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服用华法林钠片者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3、活动指导

术后1周内避免提重物超过3公斤,禁止游泳、打球等剧烈运动。桡动脉穿刺者可进行手指屈伸锻炼促进血液循环,股动脉穿刺者3天内避免久坐或深蹲。逐步增加散步等低强度活动,术后1个月经评估后可恢复正常活动。长期保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

4、饮食调理

选择清蒸鱼、燕麦粥等低胆固醇食物,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增加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促进血管内皮修复。限制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脂食品,戒烟并避免二手烟。适量饮用绿茶,其含有的茶多酚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

5、并发症监测

每日检查手术侧肢体皮温、颜色及足背动脉搏动,对比双侧差异。出现肢体麻木、发绀或剧烈疼痛需警惕动脉栓塞。监测血压、心率变化,留意有无胸闷、心悸等心肌缺血症状。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复查血管超声或CTA,评估支架通畅情况。

血管介入术后3个月内是关键恢复期,应建立包含心血管科医生、营养师和康复师的随访团队。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学习放松技巧缓解焦虑情绪,家属需协助记录每日症状变化。出现发热超过38℃、穿刺点化脓或突发胸痛时,须立即返院急诊处理。通过规范护理可降低再狭窄概率,提高长期预后质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