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的四类因素
发布于 2025/08/17 11:42
发布于 2025/08/17 11:42
食物中毒通常由微生物污染、化学物质残留、天然毒素及物理性异物四类因素引起。食物中毒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脱水或器官损伤,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是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细菌易在肉类、蛋类及海产品中繁殖,食用后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诺如病毒可通过污染的水源或生食传播,表现为剧烈呕吐。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等真菌毒素可能损害肝脏功能。处理这类中毒需及时补液,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或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控制症状。
2、化学物质残留农药、兽药残留或非法添加剂是化学性中毒的主要来源。有机磷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可能引发瞳孔缩小、肌肉震颤等神经毒性反应。亚硝酸盐超标的腌制食品会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皮肤青紫。这类中毒需立即停止接触毒物,必要时需就医进行洗胃或使用阿托品注射液、亚甲蓝注射液等特效解毒剂。
3、天然毒素动植物本身含有的天然毒素可能引发中毒。河豚毒素、雪卡毒素存在于部分海产品中,可导致神经麻痹。发芽马铃薯中的龙葵碱、鲜黄花菜的秋水仙碱等植物毒素会损伤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此类中毒无特效解毒药,需通过催吐、导泻减少毒素吸收,重症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4、物理性异物食物中混入的玻璃碎片、金属屑等尖锐异物可能造成消化道机械性损伤,表现为突发性胸痛或便血。误食干燥剂、硅胶等化学惰性物质虽毒性较低,但可能引起黏膜刺激。发现异物摄入后应立即停止进食,通过影像学检查定位异物位置,必要时通过内镜或手术取出。
预防食物中毒需注意食材新鲜度与储存条件,肉类蛋类彻底加热,生熟食分开处理。出现持续呕吐、血便、意识模糊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日常可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但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物掩盖病情。餐饮从业人员应定期体检并做好餐具消毒,集体单位需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
上一篇 : 血小板比积0.40正常吗
下一篇 : 高血压肾损伤导致的蛋白尿,要怎样治疗?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