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食物中毒需注意食材选择、储存条件、加工卫生和烹饪处理四个方面。食物中毒通常由致病菌污染、毒素蓄积或化学物质残留引起,严重时可导致呕吐腹泻甚至器官损伤。
1、食材选择
避免购买变质或来源不明的食材,畜禽肉需有检疫标志,水产应鲜活无异味。不采摘野外不明菌类,发芽土豆、霉变花生等含天然毒素的食材禁止食用。选购预包装食品时检查保质期与包装完整性,膨罐、漏气的罐头食品可能滋生肉毒杆菌。
2、储存条件
生熟食品分开放置,禽畜肉在零下18摄氏度冷冻保存,冷藏室温度需保持4摄氏度以下。熟食室温存放不超过2小时,叶类蔬菜冷藏不宜超过3天。冰箱内蛋类应单独存放,避免沙门氏菌污染其他食物。米面粮油需防潮防虫,避免黄曲霉毒素污染。
3、加工卫生
处理食材前用肥皂洗手20秒以上,砧板刀具需生熟分开。凉拌菜需用冷开水冲洗,生食海鲜应经过深度冷冻杀菌。发酵豆制品需充分加热,避免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厨房定期消毒,抹布煮沸15分钟可杀灭大部分致病菌。
4、烹饪处理
肉类中心温度需达到70摄氏度并维持2分钟,禽类骨髓不应呈红色。四季豆、黄花菜等需彻底煮熟破坏植物血凝素。剩菜复热需煮沸3分钟以上,隔夜海鲜不建议食用。野生蘑菇、河豚等高风险食材未经专业处理禁止食用。
日常需保持厨房通风干燥,定期清理冰箱积水层。出现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时立即停止进食,保留可疑食物样本。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严重腹痛、血便或意识模糊需急诊就医。免疫功能低下者接触可疑食物后建议预防性使用蒙脱石散,但诺如病毒等特定病原体感染时需避免止泻药物掩盖病情。餐饮从业人员应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沙门氏菌携带者不得从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